人人尽说江南好产城融合绽芳华
江南区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治理提升“社会治理共同体”效能,形成“1个网格党组织+1名网格指导员+1名网格长+N名网格员”的组团化模式。图为富景社区“七彩红星耀江南”志愿服务队深入网格开展防疫工作。 (邓国华 摄)
在江南工业园区,轰鸣的机器声奏响老工业城区产业出新的鼓点;在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朝阳映照在“封顶大吉”的大条幅上,洒下一片光芒;亭子码头边,一群青年人正在排练百益·上河城夜游表演节目;在居民小区,穿着红马甲的社区网格员,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这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手机配件及相关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销售。“我们是新兴企业,今年预估产值达3亿元。在城区政策有力扶持下,我们后续还会新增研发部门,夯实企业全产业链布局。”该企业负责人曹宏刚介绍。
为助推企业快速发展,江南区创新建立工业园区楼(园)长制,由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成立由经信、发改、住建等部门骨干组成的服务专员队伍,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通过网格化管理,“精准滴灌”式服务,完善政企沟通、项目代办、投诉处理机制,全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作为南宁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江南区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16.7%。工业投资增长52.3%;工业投资增速位居全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新增入库工业企业数排名广西前20位,获全区通报表扬。
聚力补链强链,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工作思路,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按照“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的要求,推动重点产业链建强补齐。壮大电子信息和铝精深加工2个重点产业集群,以燚能、阿瑞斯等企业为龙头,打造新能源产业链;以深航、联代等企业为龙头,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链。重点发挥南南铝加工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效应,积极拓展高端铝合金材料下游应用领域,推动铝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凤巢湖生物医药港全面启动规划。
聚力园区升级,推动500亿元产值园区建设,切实发挥产业发展主战场作用,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以一流的园区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聚集企业、建设项目、承载产业。完善园区入驻达产企业生产生活配套扶持政策,建立企业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
聚力服务保障,加快资源要素向工业集聚,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完善“易江南”党建信息平台,推行“扫码办事”,健全处级领导联系企业(项目)制度,优化企业直通快办渠道,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奋力实现城区工业增速“快”、趋势“好”、质量“优”、后劲“足”,为建设产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奠定坚实基础。
南宁杉杉奥特莱斯商业广场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是自治区重大项目之一。计划引进国际一、二线品牌折扣店及大型工厂直销店、国货精品直销店等,打造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精品高端旅游购物综合体,计划今年10月开业运营。
凤巢湖生物医药港、五一片区TOD站城一体化产业新城、红星美凯龙、铁路港电商物流园、铝工业园二期、翠湖体育公园等一批2022年度重点实施的重大项目也在积极推进。
“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江南区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项目一线现场办公,紧盯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开展一对一服务,健全“马上办、快速办、监督办、回访办”高效联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土地、资金、配套设施等要素瓶颈问题。
围绕“项目为王”重点发力,积极做好自治区、南宁市层面的项目申报工作,重点筛选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产业类项目和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社会民生类项目,并结合新增和推进情况进行动态增补和调整,目前,已有61个项目纳入自治区、南宁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力争年内签约落地总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20个以上。
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形成“一切围绕招商、人人参与招商、干群服务招商”的工作格局。强化专业招商,成立招商领导小组和8个产业链招商工作队,分赴深圳、苏州等地推介洽谈,完善驻点招商常态化机制。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电子信息、铝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补齐产业链。强化以商招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桥梁作用,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强化平台招商,积极与南宁产投集团等国有平台合作,大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完善“容缺后补”制度、网上审批、重大项目并联审批等服务方式,确保投资项目早日落地见效。
白天到江南万达购物,或去融晟海悦城,来一场极地冰雪游。夜晚漫步亭子码头,欣赏流光溢彩的邕江南岸灯光秀,再约上三两好友,到“10+1”金砖茶城品茗。蓦然回首处,百益·上河城的音乐喷泉跃入眼帘。
自2020年获评“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后,江南区抓住南宁市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的契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发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辐射效应,着力推动亭洪路轴线商文旅融合带的建设,形成光影文化、花样秀带、夜游邕江、茶颜夜色、文脉传承等“五位一体”的夜间经济示范样板。
以亭洪路及延长线为轴线,东起亭子码头,西至融晟海悦城,将亭子码头、江南万达、百益·上河城、“10+1”商业街、金砖茶城、江南公园、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融晟海悦城等江南区地标景点动态串联,以商文旅融合带打通万达、壮锦、五一、沙井四大商圈市场脉络,推动文艺演出、文化精品、文史课堂进驻商文旅融合带,不断丰富“夜游”“夜购”等消费场景,推动文化旅游与城市商圈提档升级、互融共兴。
深度挖掘“先有亭子渡、后有南宁城”的历史沿革,不断深化“江韵扬美、南曦朝阳”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依托邕州起源、邕江源头、平话发源的“三源同汇”优势,在亭子码头至扬美码头打造沿江经济风光带,将亭子渡、莫文骅故居、广西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扬美古镇等串点成线,作为红色研学旅游区,推动邕州文化、邕江文化、平话文化等提质升级。
“有了宋英书记和社区网格员,我们什么困难都不怕。虽然隔离在家,但我们心里非常踏实、非常温暖。”家住广西第四地质队沙井基地的居民冯波说起富景社区的宋英书记,言语里充满感动。
为保障小区居民封控期间的日常生活需求,宋英组织广西第四地质队沙井基地所在的社区网格,成立生活管家队伍,推行群众居家点单、支部线上下单、党员跑腿送单服务。小区居民微信下单后,由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生活管家”按清单为封控区居民采购生活用品。通过网格化服务治理,有序引导小区居民进行区域核酸采样检测,提高科学防疫水平。
“社区共划分为13个基础网格,社区干部对网格内的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情况都很熟悉,一有突发情况,都能迅速应对,做好处置服务。”宋英说,“片区民警、离退休党员、保安员、物业工作人员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网格员,大家凝心聚力,共克时艰。”
近年来,江南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以“活细胞、强基层、优服务”为主线,强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治理,着力提升“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效能,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制定《江南区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治理提升“社会治理共同体”效能的实施办法(试行)》,以政法综治网格为基础,融合党建、服务、治理等效能,在全城区划分418个基础网格。按照“一格多元、一格专员、定格定责”原则,形成“1个网格党组织+1名网格指导员+1名网格长+N名网格员”的组团化模式。
从“组织机构、网格管理、人员队伍、信息处理、系统建设、制度保障”等六大方面,进行基层治理网格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常态化开展防疫稳定安全工作,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每临大战大考,城区1000多个基层党组织、1.6万多名党员干部都能迅速集结,带动引领社会力量和各方资源投入中心工作,在基层小网格中筑牢红色大防线;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阮晓莹 通讯员陆海 杨巧娜 杨敏卓 陈世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