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商引资典型案例分析-项目招引思路总结
北京招商引资分析 深圳招商引资分析 合肥招商引资分析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拥有独特的天然引资优势。同时,北京具有新开放、服务型经济、高精尖产业、高质量营商环境、总部经济、高端人才聚集、 金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政策支持等引资优势,吸引着国内外企业在京发展。
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中国(北京) 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叠加的新开放优势,为新 时代首都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北京服务业规模多年位居全国大城市首位。2020年第三 产业在北京经济中占比达83.8%;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 到1605亿美元,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38%左右,居全 国首位。
北京市选取了10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出 台了指导意见及用地、财政、人才等3项配套支持政策, 成立了母基金规模约为45亿美元的科技创新基金,支持 高精尖产业在京发展。
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北京作为样本 城市之一,助力中国排名上升;中国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 商环境报告2020》中,在营商环境评价涉及的18项指标中, 北京获评“标杆城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发布的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年度报告》中,北京位列综合评价排名 榜首。
北京独特的首都优势促进了总部企业在京发展。 2020年, 北京市聚集4000多家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 186家跨国 公司地区总部、56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
北京是高端人才聚集之都。拥有中国一半以上的科学院 和 工 程 院 院 士 , 在 校 大 学 生 和 研 究 生 超 过 80万 人 , 高 端 人才超过40万。
2015-2020年,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呈波动态势,2020年为141亿美元。近两年来,全球经历了贸易和制造业增速放缓、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 外商直接投资回落。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开放举措不断,发展环境持续提升,外资企业在京投资信心和预期稳定增强,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实际利 用外资额86.7亿美元。从招商引资项目来看,截至2021年7月底,在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招商项目库收录的1325个项目中,楼宇资源招商项目771 个,占58%;园区资源招商项目300个,占比为23%;土地资源招商项目254个,占19%。
多年来,北京市重点工程不断落地,是扩大北京有效投资的强力引擎,也成为了推动北京经济发展、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的重要支撑。2021年2月, 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计划审议通过。2021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超1.3万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约2780亿元、建安投资约1256亿 元, 支撑全北京市投资三成以上。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约1349亿元、支撑全市投资比重超过37%,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48.5%;120 项 新建项目实现开工48个、开工率达到40%;180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约63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7.6%。
国铁(4项) 、公路(10项)、轨道交通(15项) 、 市郊铁路(3项)、站城一体化交通枢纽(10项) 、 城市道路(19项)、交通基础设施配套(10项)、 能源设施(8项)、水务工程(11项)、固液态废 物处理设施(5项)、城市应急保障措施(5项)
更加突出项目的功能性、关联性、带动性,打造四网融合、站城一体、 区域联通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充足、高效、清洁的市政基础设施, 带动城 市发展框架和功能布局调整,让城市更加韧性、智慧、绿色、宜居。
政策性住房(6项)、教育(22项) 、医疗(23 项)、养老(5项)、文化(15项) 、体育(11 项)、绿化(8项)、老旧小区改造及街区更新 (10项)
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更有温度的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 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引导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资源更加 均 衡 配 置 。 融 合 贯 通 大 尺 度 绿 色 空 间 , 让 人 民 群 众 享 受 更 优 质 生 态 服务。 深 入 推 进 城 市 更 新 , 让 老 城 区 焕 发 新 活 力 、 让 老 街 坊 过 上 新 生活。
100个科技创新及高精尖 产业项目
重大科技设施平台集群(8项)、先进制造业(37 项)、金融业(6项) 、服务业扩大开放(10项) 、 数字经济(11项)、科技创新空间资源(12项)、 文化旅游产业(16项)
更加突出国际科技中心建设,将原有的高精尖产业领域拓展为科技创新 及高精尖产业领域。积极打造数字经济先导区和示范区,新增一批数字 经济新基建项目。加快释放“两区”建设和“五新”政策巨大动能, 围 绕集成电路创新链、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实施一批重大 智能制造项目,围绕“双枢纽”实施一批重大服务业开放项目。
深圳是我国产业蕞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中国头部个经济特区,深圳的市场经济发展充分而完善。深圳招商引资关键要素完备,科技创新、生态 环境、国际化程度、金融资源、营商环境、企业服务等处于全国前列梯队。凭借高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四大支柱产业以及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数字经济产业、新材料产业、海洋经济产业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建立起产业 集群,外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了中国招商引资蕞成功的城市之一。
深圳是中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 示范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 上维持率稳居全国首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