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巢湖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亳州利辛县:果蔬大棚“钱”景来

admin8个月前 (09-26)巢湖产业信息17

  隆冬已至,此时,皖北的乡间早已笼罩在浓浓的寒意之中。而在利辛县的果蔬种植基地里,一座座大棚里正散发着勃勃生机。

  利辛县曾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但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棚蔬果种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连片规模化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

  近年来,安徽省利辛县王市镇不断探索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辣椒、水果、青菜等特色种植。随着冬季来临,王市镇朱新寨村种植的大棚草莓陆续成熟上市并销往全国各地,丰富了冬季果盘子,也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在王市镇朱新寨村草莓基地里,绿油油的草莓叶下,一颗颗鲜红的草莓长势喜人,鲜嫩欲滴,十分诱人。草莓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忙着疏花、疏果、选叶。“初冬水果品种少,正是草莓走俏的时节,我们种植的是奶油草莓,很受大家欢迎,现在40亩的草莓都供不应求。”王市镇朱新寨村负责人朱黎说。

  据了解,该基地主要种植草莓和“绿宝”瓜,村集体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向当地农户租用土地,并贷款建造智能大棚出租给种植基地,每年收取分红。农户可参与入股分红,果园还提供务工平台,为当地群众拓宽了劳务增收的新门路,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

  基地目前共雇了20余名群众务工,在草莓丰收期间,大家通过铺膜、种植、采摘等工作,每人每天收入60元,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我主要是给大棚搭架子,离家也不远,一天8个小时可以挣60多元,要是需要加班摘草莓,老板还另外加钱。”朱新寨村村民朱秀梅说。

  利辛县张村镇高老家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经济发展,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在实现农民增收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活力。

  “我们种植的产品很丰富,有上海青、生菜、毛白菜、黑叶白、广东菜心等等,这些蔬菜种植技术简单,周期快,经济效益很可观。”振达蔬菜种植有限公司高振介绍说。

  高老家蔬菜基地以振达蔬菜种植有限公司为经营主体,下辖家庭农场13家联合体和18个种植大户,前期流转土地2900亩,其中大棚1900亩,露地蔬菜1000亩,2021年下半年又流转土地700亩,目前基地规模已经达到3600亩。

  高老家蔬菜基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多个行政村的种植,实现农村闲余劳动力稳步就业增收,群众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得到收益,还可以就近在基地内打零工,既提高了经济收入,又方便照顾家庭。

  “我们是附近村庄的人,我家里的10多亩土地流转给蔬菜基地,平时闲着在这上班,除了流转土地的钱,每天能挣60多块钱,还能照顾家里,感觉挺不错的。”采摘工人高心凤笑着说。

  “上海青”返上海,引领村民致富路

  拔菜、剪根、除去黄叶、装篮、称重、运送……近日,在利辛县汝集镇中华村肖夏玉忠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百亩“上海青”菜地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一颗颗绿油油的蔬菜正在被种植户们小心翼翼地拔起。种植户们满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乐开了怀。据悉,汝集镇2021年秋季小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以上。目前,“上海青”进入收获季节,亩产达到5000斤以上,平均每亩纯收入单季超过5000元。

  “以往年份,一到冬秋季节,农村人没活干,人闲地也闲。如今在政府的引导下,社员们统一操作,都种上了产量高、周转时间短,北方人都爱吃的小青菜‘上海青’、毛白菜,来自上海的大公司进村统一进行收购,不担心销路还能促增收。这一茬共出售‘上海青’3万余斤,收入近4万元,同时又能在蔬菜种植基地里务工,家门口就能挣钱顾家,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蔬菜种植户肖丽云高兴地说。

  “下一步,我们将聚力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培育壮大蔬菜、畜禽、优质粮食等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建成长三角地区优质‘菜园子’,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真正使特色农产品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拳头产品,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利辛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利辛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华说道。(汝雪枫 李洁琼 李奔奔 张廷)

  田林县首个大棚蔬菜基地建成投入使用

  保定市满城区:“暖心电”助力草莓丰产上市

  推进大棚种植机械化,山东出实招

  大棚生产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四五”,我们这样开局起步)

  应对寒潮,大棚里开起“防冻直播课”

  玛沁县拉加镇温室蔬菜大棚长势喜人

  13车抗疫物资!安徽灵璧千里驰援西北工…

  坚持开门问计找准查实问题高质量高水平…

  奋勇争先,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西电东送”特高压长江大跨越高塔封顶

  非遗传承人戴修义:“刀”耕不辍“守”…

  鱼肥水美安徽颍上八里河开始冬捕

  安徽定远:白鹅养殖助力农民增收

  安徽出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方案

  安徽省加大投入支持住房条件改善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合肥明天集中拍卖19宗地总面积接近1900亩

合肥明天集中拍卖19宗地总面积接近1900亩

  原标题:合肥明天集中拍卖19宗地 总面积接近1900 亩   明天,合肥土地市场将迎来一场集中拍卖会,届时将有19 宗地计划入市,总面积接近1900亩。   这19 宗地大部分集中在县域,具体为:巢湖市5 宗、肥东县4 宗、长丰县2 宗、庐江县3 宗;此外,市区共有5 宗,分别为:滨湖区3宗、包河区1宗、政务区1宗。   市区地...

安徽五河经济开发区

安徽五河经济开发区

  五河县经济开发区是于2006年由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下辖城南工业区和头铺工业区(筹)两个工业区。五河县经济开发区位于徐明高速和306省道交汇处,徐明高速在经济开发区留有出入口,毗邻淮河、怀洪新河黄金水道,力源码头距开发区仅25公里,山水码头距开发区仅2公里,距蚌埠火车站、高铁站仅1小时路程,距合肥机场、南京机场、徐州机场仅2个半小时车程,交通便捷。五河经济开发区按照高标...

安徽宿州:“引力场”背后的招商新局

安徽宿州:“引力场”背后的招商新局

  作为农业大市,考验宿州的不只是“招商”,更有项目的快速投产。   2023年头部季度,宿州市交出一份成色十足的成绩单:一季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413.26亿元,其中投资规模50亿元以上项目4个,百亿元项目2个,实现首季“开门红”。   同时,1—4月份宿州全市还实现利用亿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149个,投资额246亿元,同比增长1...

安徽庐江:“水稻+”绿色水稻生态产业化

安徽庐江:“水稻+”绿色水稻生态产业化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重点打造以“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和“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为主的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稳步推进全县优质水稻生态产业化进程。全县共建成30多个以专用品牌粮食生产为主的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15个以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为主的“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图为5...

安徽庐江:合庐产业新城三大产业渐入佳境

安徽庐江:合庐产业新城三大产业渐入佳境

  近日,在合庐产业新城的建设工地上,车来人往,机器轰鸣,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总投资75亿元的光势能光伏项目一期工程建筑面积42774平方米的电池厂房、27916平方米的组件厂房已经封顶,正在进行风管安装,不日生产设备将进厂;总投资25亿元的爱宠生物项目建设工地上,3栋厂房主体已封顶,乳黄色的外立面已完工,正紧锣密鼓进行地面和附属工程施工。...

庐江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庐江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庐江县绿华农副产品购销协会;法定代表人:张遵 琦。   亿元,其中,基建投资8000万元。   项目选址安徽省庐江县庐城镇。拟选址在合铜路与文昌路交汇处。该地临近合铜高速道口,交通尤为便捷,地势区位较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便于货物调运和物流运输,便于引进各地客商来庐投资经营,方便县内农业产业经营户就近供货,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庐江知名度和县域影响力...

改革开放40年细数庐江农业发展迎来了大好春天

改革开放40年细数庐江农业发展迎来了大好春天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细数庐江农业发展,迎来了大好春天   庐江,位于省会合肥市南部约70公里,北临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属于沿江开发开放经济区。全县辖17个镇、231个村及社区,幅员23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万亩,人口117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庐江大地,庐江人民高举改革发展旗帜,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

新桥起飞

新桥起飞

  寒冬时节,气温接近冰点,但合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集成电路科技园、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新桥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合肥轨道交通S1号线……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在一个个重大项目工地上,生产正忙,建设正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