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产业园区 探寻产业地标】安徽居巢经济开发区:生态优先 科技引领 打造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
安徽居巢经济开发区实际上并不大而全,但却显得小而美。在成立近20年的岁月里,居巢经开区一路风雨兼程、一路快马加鞭,一路高歌奋进,企业从少到多,产业从无到有,辖区从小到大,形成了目前的“一区三园”(亚父园区、夏阁园区和半岛生态科学城)格局,规划建设区总面积39.54平方公里。
居巢经开区2001年7月成立,2010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筹建为省级开发区,到目前为止,共引进各类企业32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55家,限上企业11家。近年来,居巢经开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科技引领、智汇驱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目前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以及绿色(休闲)食品等主导产业稳步经营,重点培育的镁基新材料、先进制造及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强势推进的态势。
2019年在国内经济下滑压力增大、国家大力推行减税降费政策以及国家统计局要求统计数据压实压细、挤水分的前提下,居巢经开区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实现工业总产值134.33亿元,同比增长15.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97%。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30.71%。实现财政税收4.9亿元。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合肥市9个县(市)区工业园区中分别位居头部、第四和第三。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的排名从第136位跃居至第79位。并荣获第十二届安徽省文明单位、“2016-2017年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称号,中科智城项目荣获安徽省II类引才平台奖励,全省排名第二。
作为巢湖市经济建设主战场,居巢经开区在招才引智、创新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诠释了在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征途中,以生态优先,科技引领,实现跨越发展的具体举措。
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关键要走创新发展的路子。为此居巢经开区更加注重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一是创新理念,顶层设计谋篇布局。抢抓省、合肥市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机遇,创新并完善“一区三园”管理模式,统筹布局,错位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避免同质竞争。二是依托平台,招才引智夯实根基。为抢占“智”高点,居巢经开区率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校地合作模式,建设“孵化—产业”一体化平台——中科智城,实施“平台+产业”和“大学大院大所”战略,着力招才引智。截至目前,已引进高端人才230余人,入驻平台企业60余家,其中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项目进入安徽省重点研发支持计划,6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5家企业获评安徽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等。
树立“建设具有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镁基新材料产业地标集群区”目标导向,依托巢湖市储量丰富的白云石矿资源,在夏阁园区凝心聚力发展镁基新材料产业,做好镁合金产业链“建链、强链、延链、补链”文章,打造大交通轻量化产业基地。目前云海镁业、宜安科技镁合金总产量达1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0%以上,占全世界产量的30%以上;待云海镁业三期、宜安科技二期建成,镁合金总产量将达到20万吨,预计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占全世界产量的40%以上。同时加快推进宝钢大交通轻量化、竹田汽配、方向盘骨架等项目开工建设,一条“白云石矿产资源开采—原镁冶炼—镁基轻质合金铸造—镁基轻质合金汽车零配件加工—新能源汽车组装”镁合金产业链初现雏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安徽居巢经济开发区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论,实施“平台保障”“景观提升”“道路畅通”工程。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亚父园区建成26条道路交通路网体系,通车总里程达33.4公里。夏阁园区布局“两纵六横”交通框架,已建成“一纵三横”主干道路交通路网,要素配套设施同步建成。半岛生态科学城实现黄麓大道全面通车,并完成10项交通路网等工程前期工作。另一方面推进景观提升园区美化。亚父园区“一路一景”绿化提升工程已经骏工,花海、绿墙、山清水秀风貌尽显。同时,安徽居巢经济开发区积极与东方园林合作采取PPP方式推进概算总投资9.79亿元、占地2500亩的南外环路绿化景观工程、雅荷公园等5项绿化工程,为经济发展增添生态“底色”。随着2018年底巢湖半岛生态科学城划入居巢经开区管理,又一个集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赋有绿色、智慧、活力的创新领航板块,将再次深化经开区湿地润区、公园靓区的理念,夯实了绿色成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底色的分量。
“服务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竞争力”。居巢经开区全面开启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新局面。首先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主动服务为企解忧,采用“一企一策”的支持方式,对项目入园实行资格审查,项目前期实行全程代办,项目审批实行“见章盖章”,大幅提高了审批效率。以千带科技为代表,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了108天。其次是积极落实人才政策。深入贯彻落实“1+7”人才政策,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提供创业扶持、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健康医疗等一揽子服务。第三,全力构建金融生态圈。积极建设“投融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精准扶持”“1+3”投融资体系。根据中小微企业亩均税收情况,创造性实行0.6%-1.2%的浮动担保费率;创新“产业+基金”招商运营模式,有序高效推动天使基金、联讯兴泰汽车产业基金等投放,充分发挥基金招商的辅助作用。
面对疫情,居巢经开区众志成城,按照巢湖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工作统一部署,成立4个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向企业派驻专职联络员,千方百计扩大复工复业面。实现53家规上企业、11家限上企业稳妥有序复工复业,做到中小微企业应复尽复,复工率95%以上,复产率90%以上。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让上级部门出台的暖企、惠企各项政策“春风沐浴”企业。1-4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39.76亿元,同比增长0.22%,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33.5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完成税收入库数20682万元,同比增长24.62%。5月份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止滑回升,经济发展态势向好。
刚刚闭幕的合肥市“两会”已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居巢经开区亦将在对标对表中落地落实,在知重负重中担当作为,在创新创造中争先进位。按照“五高地一示范”要求,紧扣巢湖市“双城带动”战略,推进经开区高质量发展:亚父园区突出“质量”依托中科智城,坚持高精为主,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绿色(休闲)食品等产业。夏阁园区突出“体量”不断在镁合金产业链上做文章,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半岛生态科学城突出“增量”积极推进与滨湖环湖科创走廊联动,聚焦培育发展大健康、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等产业,打造城市化、工业化、文旅化、生态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小滨湖城”。
经济开发区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开放的窗口和创新的引擎。特别是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巢湖市作为合肥东向发展的前沿阵地,居巢经开区将着力提升科技创新、产业生成、经济产出等能力,为巢湖市在合肥市率先打造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贡献力量。
原标题:《【走进产业园区 探寻产业地标】安徽居巢经济开发区:生态优先 科技引领 打造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
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