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巢湖:招商引资 经济发展的加数器
中安网3月14日讯马鞍山市,2004年内,生产总值增幅为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为15.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27.6%,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
芜湖市在“九五”、“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5%;2004年,财政收入增长3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
宁国市人口仅为38万,2004年内,全市实现财政收入6.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8元。2000年以来,连续四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县(市)首位。
池州市2004年与2000年相比,生产总值增长42.2%,财政收入增长96.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7.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107.2%。
在令人赞叹的发展势头背后,四市都不约而同地强调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对外开放的抓手”,是“加快发展的蕞直接、蕞有效的手段”。2004年,我市共引进内资到位资金为55.2亿元,同比增长41.5%。在全省17个市中,引资总量名列第五,完成任务比例排名第三,成绩不俗。今年全市引进内资目标任务为60亿元,在跨越新高度的时刻,我们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和借鉴。
在完善招商机制方面,宁国市注意突出培育招商主体。在政府招商方面,成立了市招商局和开发区招商局,并在上海、温州、杭州等工商重地设立招商办事处。同时,积极推进企业和商会招商,让企业担当起招商引资的主角。中鼎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品牌资本、技术和产业优势,与韩国汉科、金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引进了中鼎橡胶汽车密封件基地综合扩建项目。
近年来,我市针对招商机制不够灵活的局面,及时调整招商思路。由政府一线招商向专业化招商、市场化招商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政府由直接招商转变为积极培育“招商中间体”,推进专业化中介招商。利用台湾中华中小型企业跨业交流协会和台湾中华经营管理顾问协会在巢湖设立联络处,积极探索利用浦东开发区招商部门、APEC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委员会等其他社会团体开展招商活动,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专业化、市场化。
在此基础上,我市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也是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活跃元素。巢湖的企业急需外来的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引入,以图强图大;巢湖的招商引资也急需企业积极发挥各自的经济活力、产业优势去“联姻”结盟。
芜湖市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龙头”来重点建设。目前园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企业的布局规划严整,高标准的路网四通八达。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强大的供电能力,丰富的水资源,管道液化气、管道蒸气、光纤宽带通讯、雨水排水系统、污水管网一应俱全。
重点建设换来丰厚的回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果然没有辜负其招商“龙头”地位。2004年,开发区实际利用内资4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2004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建成投产的企业达到165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1.4亿元,同比增长27.2%。
在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工业园区一贯被视作重要的招商载体。我市现有省级巢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巢湖市二坝经济开发区、无为综合经济开发区、庐江县综合经济开发区、和县经济开发区、含山县林头工业园、巢湖市综合经济开发区等十多个重点园区。优惠的政策条件、便利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过硬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经济环境以及功能的定位,决定了它们是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中心舞台。
这些工业园各有特色,高沟的电缆、林头和中垾的铸造、槐林的渔具、庐江的磁性材料、乌江的化工园都是亮点所在,可以按照“一区多园、一园一特色”的思路加以整合,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块状经济。而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本身就是吸引同类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宝贵资源和雄厚资本。
芜湖市紧密结合本市产业规划,积极围绕支柱产业主攻重大招商项目。海螺水泥产能为亚洲头部、世界第三;海螺型材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之首。在海螺大旗的统率下,芜湖已成为全国化学建材、石膏板等新型建材和高标号水泥产量蕞大的生产基地之一。电子电器产业随着日立、美的、科龙、格力、实达、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进入,已成为全国蕞大的家电生产基地之一。大项目的落户,推动了芜湖市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崛起。
我市对重大招商项目的工作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市领导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联系制度即将浮出水面,大型企业成为上门招商的重点对象,市招商部门围绕优质安全农产品基地、沿江工业经济带和环湖旅游经济带编制并推出重点项目。同时,我市将加大对市直重点招商项目的推进力度,重新梳理调整市直重大招商项目,实行按月调度和公开通报制度。
当前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正处在攻坚阶段,巢湖电厂、上海焦化、海螺水泥、金和纸业林纸一体化等项目的早日落实,对于充分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壮大,壮大我市的经济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小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