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巢湖市2018民生报告
财政收入34.4亿元、增长1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增长12.7%
成功入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一)推进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安排扶贫资金2.34亿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630万元。新建扶贫产业园68个、就业扶贫车间(驿站)13个,实施874个扶贫项目,完成516户1164人年度脱贫任务。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公里。开展守护蓝天十大专项行动,空气优良率73.4%。
普查污染源单位2532个,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7件,关停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内餐饮企业27家。完成16项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
申报发行置换债券15.88亿元,新增债券1.94亿元,减少融资成本0.32亿元。加强预算执行,清理、盘活沉淀资金1.42亿元。
(二)聚力打造合巢产业新城、半岛生态科学城、居巢经开区“三大平台”,发展载体拓展升级。
产业新城总体规划和四个专项规划编制形成初步成果,启动产业新城服务中心建设和创业大道、居巢大道等10条道路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标准化厂房、柘皋启动区安置点选址,征收房屋9.1万平米。
启动平顶山路、治中路等6条黄麓大学城道路建设,半岛大道、经九路、塔山路等交通动脉主体完工。
连通肥东供水工程建成运行,巢湖半岛县界西入口、烔长路绿道、焦姥路景观提升全面竣工。
中铁佰和佰乐体验中心建成开放,安徽公安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建设顺利推进,黄师改扩建一期完工。
制定产业招商目录,新签约年产100万只汽车镁轮毂、丰树(巢湖)现代综合产业园、优泰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系统等产业项目29个,宜安云海、华脉激光、晶联智能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
(三)培优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三大产业”,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规上制造业企业产值360亿元、增长18.5%,入列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
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1家、合肥市级“数字化车间”12家、“品牌示范企业”9 家,获评省“专精特新”企业3家。
稳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新增省级优秀旅游乡镇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耳街获评省旅游商品特色街区,东庵森林公园获评“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
谋划并推进巢湖姥山岛5A景区248项创建任务,与省旅游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成功举办“醉美”巢湖赏花季、中庙渔火音乐节等主题活动,全年接待游客950万人次、增长32%。
贷款余额425.39亿元,存贷比83.5%,贷款总量、存贷比位居合肥市县域首位。
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69家,中化农业基地、中药饮品加工等项目相继入驻,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90亿元、增长15.8%。
发展中药材、稻渔综合种养、设施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31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7个,水产跨越工程连续七年全省头部。
举办中垾番茄节、黄麓葡萄采摘节等9个农旅融合节庆活动,开工建设半岛花溪等5个田园综合体。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家,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兑现奖励资金1250万元,新增专利申请量1138件,授权量485件,被省知识产权局推荐为“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市)”。
发挥企业、院校创新主体作用,培育省级创新平台3个、合肥市级创新平台7个。
出台人才房租补贴办法等8个实施细则,评选表彰“巢湖英才”6人、产业创新团队6个、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人。
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蕞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7%,全程网办率86.8%,申办材料精简57%。
实施“七十一证合一”,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新登记市场主体8472户。
健全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项目调度、市级负责同志包保推进机制,全年引进产业项目69个,投资额341.1亿元。
积极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国际展会,全年外贸进出口3.5亿美元、增长15.5%。
完成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空间规划暨“多规合一”、生态网络、综合交通、特色风貌等专项规划编制。
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土地整治项目1073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28万亩,争取各类建设用地指标8380亩。
全年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580亩,清理批而未供土地3425亩。上市出让各类用地1306亩,划拨供应土地4793亩。
完成下朱村、柴油机厂、青蒲葛等54个地块124.6万平米房屋征收,交付篆池河等16个地块安置房2304套26.4万平米。
北沿江高速建成通车,合宁、合芜高速扩容工程和G312开工建设,岳武高速东延、明巢高速、方兴大道东延等工程有序推进。
新建、续建城市大建设项目107个,完成投资35.2亿元。日供3万吨备用水源应急工程完工通水,日供10万吨三水厂建成运行。
推进城市“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公厕108座。完成9个省级中心村建设、6个集镇建成区整治。
推进“两治三改”行动,拆除违建12.3万平米,改造“城中村”35个、棚户区890套、老旧小区105个。
实施康居园等7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天湖商城整治、世纪大道提升改造竣工验收。
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建成苏湾镇、栏杆集镇污水处理厂和18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改厕2.2万户,“三线三边”连续六年合肥头部。
(五)用心补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创新治理“三大短板”,民生事业普惠均衡。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3.7万人,城乡医保参保率99.2%,城乡低保月人均标准提高到579元。
分配公租房78套,发放廉租补贴68万元,入选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国家级试点城市。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5所、幼儿园4所,农村“在线课堂”、农村小学校车运营实现全覆盖。
入列第五批国家农村职业教育与******教育示范县(市)创建单位,获评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
启动合肥八院门(急)诊楼、骨科医院综合楼建设和柘皋医院迁建,完成19个村卫生室提标改造。
深入推进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初信初访化解率95%,“深重促”和“211”专项行动交办案件全部办结。
落实食药安全“四个蕞严”,严防非洲猪瘟疫情,跻身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案件、可防***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19.6%、25%,群众评价合肥头部。
筹建“政府法律智库”,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外脑”作用,完成43件规范***文件合法***审查。
办复人大议案建议205件、政协提案249件,满意率分别达99%和100%。
全力抓好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制定整改举措103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5项。
公开各类政府信息32031件,“征地补偿”公开标准化省级试点中期考核全省头部。
开展重大决策事项督察督办120次。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各类审批事项15.4万件,市长信箱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
加强公共资金、民生项目等方面审计监督,开展审计项目627项,核减资金3.4亿元。
财政收入7.18亿元、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9亿元、增长13.5%
全年招商引资155.1亿元,其中工业引资116.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