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细数庐江农业发展迎来了大好春天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细数庐江农业发展,迎来了大好春天
庐江,位于省会合肥市南部约70公里,北临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属于沿江开发开放经济区。全县辖17个镇、231个村及社区,幅员23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万亩,人口117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庐江大地,庐江人民高举改革发展旗帜,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县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改革开放前,庐江虽是个农业县,但农业生产总值只有19790万元(现行价,下同)。到2017年底,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86.3亿元,是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43.6倍。其中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值分别较1978年增长了13倍、21倍和346倍。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2017年,全县粮食总产88.24万吨,创历史新高,较1978年增长2.45倍。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有了充足保障,价格平稳。2004年-2014年期间,九获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庐江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由以前粮油种植的“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家一户承包经营逐步被适度规模生产所取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9家,其中省级17家、市级92家、县级80家。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96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99.7亿元。
◆农业品牌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17年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分别达38个、81个和57个,“三品” 认证农产品基地面积54万亩,总产量25.6万吨,产值达30亿,占全县农业总产值30%。海神黄酒、圣运面条获中国驰名商标,巢湖麻鸭、金坝芹芽、黄陂湖河蟹、田源花香藕、白云春毫茶叶、杨柳荸荠先后获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扎实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截至2017年底,全县流转耕地84.4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5.3%。
◆开展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截至2017年底,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为54%;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面积3.53万亩,占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7.7%。
◆建成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2个,总面积达20.8万亩;
◆获批部省级以上畜禽规模标准化养殖场7个,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场22个;
◆创建省级以上蔬菜标准园5个,建立荸荠、莲藕、芹芽等水生蔬菜和大棚蔬菜标准化基地10.5万亩,茶叶标准化基地发展到5万多亩,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2017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6.34万千瓦,比1978年增加144.54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达16.3亿元。全县现有大型收割机3185台,大中型拖拉机3397台。
“面向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场面逐渐从人们视线中消失,“锄禾日当午”也成为历史。
◆全县水稻、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机插秧技术日渐成熟,应用面积大幅提升。2017年全县机耕化作业面积747万亩次,其中机耕248万亩、机收340万亩、机插36万亩、机播123万亩。
随着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职业农民大量涌现,庐江农民科技培训适时进行了转型。2009年起列入民生工程项目,2014年更名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6年至今,先后组织各类农业技术培训57699人次。
2012年,全国科教大会在安徽召开,庐江被作为现场观摩点。
2012年元月,庐江被整县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5月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
通过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庐江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试点工作获得部、省、市充分认可。先后在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经验交流会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局长培训班上做典型发言和案例教学,荣获2015年合肥市政府工作创新奖。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经营主体,开展示范家庭农场认定活动,探索制定的“经营有规模、生产有服务、产品有订单、投入有信贷、风险有保障、科技有支撑”的“六有”示范家庭农场标准,成为全省家庭农场培育的“模板”。
创新农产品产销模式。发展“互联网+农业”,鼓励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大户或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发展订单生产。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坚持按照“一个不变”、“两个整合”、“三个允许”的原则改革财政投入方式,开辟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新渠道。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截止目前,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3.5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49.7亿元。
创新农业保险方式。对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实行直接投保、单独理赔,缩短理赔周期,提高投理赔效率。全县1964个农业经营主体自愿提标投保水稻面积达89.1万亩。
2,推进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2015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和要求,在“抓基础、建机制、重保障”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开展土地确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
2015年成立2个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推行政府向具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机构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动物集中免疫工作,全面推行动物防疫合作组织服务新机制,有效提高了我县动物防疫密度和免疫质量,保证多年来我县无区域性重大疫情发生,先后荣获“安徽省2016年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绩效管理先进县”、“合肥市2015年度动物防疫先进县”等荣誉。
2012年以来,围绕“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目标,突出“秀美庐江、养生福地”主题,按照“三宜三美”总要求,精心谋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
◆规划建设131个中心村,完成了70个,2020年全面建成;完成了16个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基本整治,到2020年完成提升整治。
◆建成了以白山齐咀、汤池果树和三冲、庐城罗埠新村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心村,让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根本性转变。
汤池果树中心村荣获2015年“全国文明村镇”,入选头部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进入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
汤池三冲村荣获2017年度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
柯坦虎洞、乐桥大化、汤池果树三个中心村获批3A景区,冶父山晴岚中心村获批纳入4A景区,龙桥黄屯老街获得“千年古村落”称号。
同大、白湖、乐桥、白山四镇荣获省级生态镇、柯坦获国家级生态乡镇;汤池荣获全国“美丽宜居小镇”;金牛镇、矾山镇获批“千年古镇”。
沼气建设较具规模。农村沼气建设在全省蕞早成为“万池”县。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2.45万户;建设大中小型沼气工程43处,总池容6700多立方米,年处理畜禽粪便约6.1万吨,年产沼气约89.4万立方米。
太阳能利用方兴未艾。共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3.22万台,集热面积27.8万平方米。
秸秆气化成功示范。2009年争取了农业部示范项目,在泥河镇建成秸秆气化站1座。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仅提高热值达20%,而且较好地解决了二次污染。国家农业部领导来庐江视察时对该项目建设予以好评。
◆安徽恋日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拿到我县头部张农村能源产品生产许可证,年产太阳能热水器6000余台,产品销往全省各地;
◆庐江县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4亿元,建成25MW生物发电厂,该项目以稻壳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年发电能力1.58亿KWH,年上网电量1.55亿KWH;
◆安徽蜂鸟电机有限公司于2009年落户我县,研制生产具有9项核心专利技术的蜂鸟小型风力发电机,年生产能力达2万台。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