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赢来工业强势
巢湖日报4月16日讯 2007年,巢湖市GDP和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36.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8%,形成了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2.2∶41.7∶36.1的新格局。自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来,我市工业“短腿”的状况大为改观,工业经济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来,我市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增加投入、加快工业发展的主要抓手,集中精力推进一批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大大增强了我市工业的发展后劲。2007年全市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1112个,市外资金14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858个,到位资金106.2亿元,分别占77.2%和75.8%。全市共完成工业投资159.8亿元,比上年增长77.1%,占全部投资的62.4%,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总投资46.3亿元的华能巢湖电厂完成投资21亿元,无为煤化基地完成投资3.6亿元,罗河铁矿完成投资4.03亿元,另有6条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开工建设。投入的增长和招商引资的得力,使我市工业经济实力倍增。2007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77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03.4亿元,总量比2005年翻了一番,居全省第10位。
全市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或加强技术改造,促使产品提档升级;或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催化产学研结合新成果,科技创新呈现喜人之势。2007年,我市新亚特电缆等3户企业又获得了省级技术中心认证,至此,我市获省级认证的企业已达15户,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120亿元,列全省第6位,比上年增长27%。科技创新推动了品牌建设。2007年,全市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安徽名牌产品9个、安徽省著名商标12个,至此,全市荣获中国名牌产品2个、安徽名牌产品58个、安徽省著名商标46个,省级名牌和国家级名牌总数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品牌经济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遍布我市各县区的6个省级开发区和6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已初具规模。2007年,全市6个省级开发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8.3亿元、财政收入1.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4%和42%;全市6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达900多个,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带动作用和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已经成为全市工业新的增长极。
龙头强,带动力才强,支撑力才强,一个地方的工业发展才有希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来,我市下大力气抓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通过巩固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等多种方式,推动骨干企业快速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我市工业整体实力。2007年,我市皖维、华菱电缆、华星化工等50户重点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8.0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58.9%;实现利税2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72.4%,骨干企业已经成为带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和脊梁。围绕骨干企业形成的电线个重点产业集群增速提质,实现增加值55.9亿元,增长36.4%,其中,高沟电线亿元。骨干企业的壮大还带动了支柱产业的发展。2007年,我市化工、建材、电工器材、采掘加工、船舶制造五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3.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1.4%,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9.5%。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