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打造全域旅游推动乡村走上致富路
在巢湖市庙岗乡,以尖山湖之景,拥巢湖之风貌,一座“农业+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项目尖山湖逸趣园已经初具规模,逐渐成为巢湖沿线热门的旅游景区。一幅美丽的“稻田画”镶嵌在景区中,“乡村振兴 大美巢湖”的字样将这片好玩好景的地方点缀成合肥周边又一“网红打卡点”。
据了解,尖山湖逸趣园以农业开发为产业基础,农旅结合,打造高端度假、休闲运动、康养小镇三个中心,建设花海世界、蝶香园、薰衣草庄园、石林竹海等多个特色景点,和蓝莓、桑葚、无花果等多个水果种植采摘园。
此外,逸趣园还开拓了以薰衣草庄园为代表的多种花卉种植、观赏、加工产业链和以无花果种植为代表的多种经果林种植、采摘、加工产业链。“我们希望让游客了解种植、采摘、加工全过程,体会粒粒皆辛苦。”据尖山湖逸趣园总经理王薇娟介绍,来到逸趣园不仅可以体验乡村慢城的生活节奏,还能感受新农村淳朴风俗、倡导美好健康的优质家庭生活。
近几年来,园区结合自身农业种植优势,与庙岗乡尖山村和方集村分别签订蓝莓扶贫产业园和草莓采摘产业园经营管理协议,每年按一定比例分红给村集体,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本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适度用工和协助经营,每年给两村增加集体收入约10万元,带动约100户贫困户参与分红。
“既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同时也让贫困户动了起来,让土地活了起来。”据庙岗乡农业办主任曹东风介绍,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尖山湖逸趣园实现了农村土地“化零为整、小片归大”。园区流转农户及集体土地约1.2万亩,其中涉及尖山、沿山两村52户贫困户,流转土地420余亩,帮助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余元。
农产品园区在土地平整、除草、采摘等工序中需要大量劳动力,共计吸纳96名周边村居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贫困户人口年均务工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2017年吸收235户贫困户小额贷款入股金额800万元,用于逸趣园项目建设发展,并以每年不低于入股资金6%比例进行收益分配,贫困户年收益分配达到48万元。
”融合发展巢湖千年古镇柘皋镇汪桥村地处东黄山山脉,背山环水,境内有3座水库,绿木成荫、植被茂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山下的村落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图。
汪桥村自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村庄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的原则。昔日脏乱差今朝美如画,聊起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汪桥村村民唐维富感慨不已。“现在村里实现雨污分流,建成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网,垃圾及时清扫,村里村外、家家户户干净多了,家家都建了卫生间,生活污水全部进入管道,流到污水处理站。”记者看到,汪桥村还通过立面改造美化村庄,手绘画、3D画近700平方米。
汪桥村党总支书记钱国生介绍,汪桥村利用安徽省旅游乡村示范村、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等金子招牌,发展集体经济和乡村旅游,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举办有当地特色的村民“村晚”,启动民宿改造试点,农家乐、农家大锅灶等升级提标;积极发展精品大棚果蔬采摘项目和山泉水鱼虾混养项目,带动周边村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来,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位于巢湖散兵镇的大岭村地处银屏山腹地,这里青山绵延,海拔500多米,自然古朴,至今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山村风貌。
结合地方实际,通过强化交通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产业布局,建设重点项目工程等系列举措,散兵镇获得巢湖市在大岭实施建设两期旅游扶贫项目大岭一期东村旅游民宿项目和二期白云庵民宿项目,小山村的环境逐步得以提升,并迎来了凤凰涅槃。
2020年大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2万,并先后获评“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安徽省特色旅游村”、“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
如今,大岭白云庵民宿项目已开工。散兵镇副镇长王俊苹介绍,目前,正积极洽谈对外招租,运营后给予大岭村一定的租赁费,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解决山区部分人口就业。
巢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水长军表示,“十四五”期间,巢湖市将围绕《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继续稳住粮食基本盘,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升级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构筑坚强基础和各项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