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汪桥村:盘活资源资产兴旺特色产业
巢湖市柘皋镇汪桥村一手抓美丽乡村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致力打造环巢湖地区乡村振兴“样板”。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汪桥村汪桥集中心村,村口的景观塘清澈如镜,倒映着周边亮丽的民居,沟渠流水潺潺,道路平坦整洁,绿树簇拥的小村一派宁静祥和。
汪桥集中心村是2016年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该中心村按照“空间优化形态美、功能配套村容美、生态优良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分类治理、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公共设施完善和乡风文明建设。
“不仅村庄变漂亮了,产业也有了起色,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都在稳步提升。我们刚刚盘算了一下,2020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86万元。”汪桥村党总支书记钱国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汪桥村属丘陵山区,全村共有810户2860余人。境内山场面积7000多亩,耕地面积2800余亩,有三座小二型水库。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村“两委”班子没少动脑筋。
2015年底,该村引进巢湖骄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北部2000亩荒山建设50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让原来的荒山变成了气势恢宏的光伏山。“阳光给我们送来了财富,村民每年获得山场租金18万元,村集体每年收益有26万元。”钱国生说。
晴朗的冬日,游美丽乡村,摘甜美草莓,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在汪桥村大棚草莓产业园,几位游客正提着小篮采摘草莓。承包经营这个产业园的柘皋镇胜伟家庭农场负责人梁胜告诉记者,“这里的草莓,不用化肥,用的是农家有机肥,不打农药,灌溉用的水来自双河口水库,品质很好。”
2018年汪桥村利用扶贫资金45万元,在汪桥集中心村建立大棚草莓产业园和经果林产业园,均由胜伟家庭农场承包经营。草莓产业园占地近5亩,有6个钢构双膜大棚;经果林产业园占地35亩,种植桃、杏、葡萄、无花果、桑椹等。
“草莓产业园年纯收入5万多元,经果林产业园今年可大面积挂果。”梁胜介绍,两个产业园带领46户贫困户以园内务工和资产收益分红方式增收;村集体也受益,每年有3.5万元的收入。
2019年这个村利用扶贫资金89万元,建成占地200亩的瓜蒌子产业园。“产业园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种植管理和产品销售,当年产值达23万元,2020年产值达42万元。”钱国生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又投入相关项目资金38万元,在六甲王中心村建成面积200亩的中药材产业园,预计明年可初见效益;还以入股的形式,投入资金12万元,支持村民王光星做大泉水鱼养殖。
用好自然资源的同时,汪桥村还努力盘活村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校舍、仓库等资产,变“闲”为宝。“2018年下半年,村小学迁走了,2019年初我们把村部搬至村小学闲置校舍。”钱国生介绍,2019年6月通过公开招标,将原村部办公房租赁给村民孙家圣用于开办农家乐,租金每年1.5万元;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股“村村联建”标准化厂房出租,年增收5万元。
资源资产盘活,特色产业渐旺,带来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村民增收致富的双赢。“去年我家流转土地和荒山6.26亩给中药材产业园,年租金收入1904元。平时我还在瓜蒌子和中草药产业园里干活,去年领了近两万块钱工资呢!”谈起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村民李康翠一脸喜悦。
“下一步要继续在产业兴旺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抓好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高质量走好乡村振兴之路。”钱国生説。(安徽日报党媒云乡镇融记者 冯长福通讯员 柳迎春)
工人日报 安徽年均减贫百万人何以实现?
张昌尔主持召开省政协党组扩大会议和主席会议
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系列谈 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创新发展 铜陵有色放异彩
【蕞美奋斗者】李朝阳 驻村8年点亮脱贫之路
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办向九市发通知
【徽风】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系列谈
郑重声明:1、凡安徽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icon-all”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安徽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联系: 电话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