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工业经济五年来取得长足发展 资产重组成效明显
中安网讯:一是工业总量继续扩大,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38亿元,比1997年增长32%。全市产业结构也由1996年的37.9:35.9:26.2转变为7.5:38.9:33.6,工业成为已我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总量提高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到大幅度上升,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7.04亿元,是1997年的2.1倍,其中,实现利润3亿元,是1997年的8.1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8.16,创该项指标统计以来蕞好水平。二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全市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不放松,注重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性产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乡镇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优势产业进一步强化,建材及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化学及生物医药、机电等占工业总量的近80%。目前,全市已形成皖维高新、新力药业、超硬材料等14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非晶带材、渣浆泵、特大屏数显量具等13项高新技术产品,数语同步传输、智能辊缝检测仪等5个产品获得了国家级新产品称号,科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通过多年的引导和扶持,我市一批“小而特”、“小而专”、“小而精”的乡镇工业园区正崭露头角。三是国企改革逐步深化,资产重组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市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积极探索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改革,积极做好资产重组这篇大文章,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娃哈哈巢湖分公司、金太阳啤酒、新力药业、富煌集团、巢湖铁道水泥厂都是通过引大靠大、资产重组而加快发展的典型,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我市资产重组共发生30起,涉及企业近百户、资产总值20多亿元,其中,盘活闲置资产约8亿元。四是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骨干企业带动明显.。五年来,我市皖维、巢东、新力药业三户企业共从资本市场共筹集资金12.7亿元。通过新上一批大的工业项目,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三年来,我市通过实施“321工业发展计划”,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至2001年末,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5户,比97年增加了11户。(安徽经贸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