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136项任务确定!责任明确
2021年是中国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收官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及责任分解的通知》精神,以及巢湖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研究确定了2021年8个方面136项重点工作,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同时明确各项工作的牵头负责领导、牵头责任单位和协同配合单位。
8.聚力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围绕合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等主导产业配套发展,力争战新产业产值增长7%。
9.促进镁基新材料产业链式集聚,推动宝钢金属大交通轻量化、云海三期等项目,争创省级镁基新材料战新产业基地。
10.高效推进欧菲光光学光电产业园建设,打造综合性光学光电全产业链基地。
协同配合单位:市经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投资促进中心、城镇投公司,居巢经开区,黄麓镇
11.推进皖维新材料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皖维高新PVA膜、PET聚酯切片等9个项目。
12.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新建数字化车间10个,支持工布智造等企业发展工业APP。
15.开展“低散乱”企业整治,支持水泥、建材等资源型企业转型绿色高效发展。
17.实施服务业企业培育计划,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7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18.继续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开展全域旅游“四级联建”,提升姥山岛、银屏山、紫微洞景区品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打造“醉美”休闲赏花季、“醉享”慢游体验季等旅游品牌,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千万人次。
19.大力培育信息消费、数字消费、康养消费等新兴消费增长点,繁荣活跃夜间经济、总部经济。
20.实施电商振兴乡村工程,大力发展云购物、直播带货等线上线下融合消费。
22.深化居巢经开区“一区多园”融合发展,完善亚父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进夏阁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平台承载能力。
23.依托中科智城“孵化—产业”双创一体化平台,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4.落实“赋权清单”,扩大园区发展自主权,在省级开发区考核评价中“争先进位”。
25.实施“双城带动”战略,推动半岛生态科学城与合肥滨湖科学城一体共建,加快建设核心启动区,建成经七路、经八路、彭凤路等12条道路,推进半岛水环境综合治理、半岛污水处理厂、安徽大学江淮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建设。
26.支持合巢产业新城创业大道、宜业大道等9条道路和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郭塘新村安置点建设,高效做好土地等要素保障。
27.深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创新招商机制,绘制招商“链条树”,主动对接央企、500强民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精准化、专业化招商推介活动。
28.围绕七大产业,突出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持续打好产业链招商、供应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等“组合拳”,全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力争新签约项目协议投资150亿元。
29.探索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制度,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到资率、投产率,推动韵达智慧物流产业园、海一重工等15个项目如期开工,促进在谈项目落地。
30.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落实产业“链长制”、市级负责同志包保项目等制度。
31.优化项目全程代办、联合审批、容缺办理等服务,破解项目建设体制机制障碍。
32.严格落实“四督四保”“五项机制”,按照“五个一批”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78亿元。
33.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配合做好合巢轨道市域线快速化改造等前期工作,争取G329夏阁至含山界、G312柘皋至滁州段、方兴大道东延尽早开工,加快推进明巢高速、岳武高速、G329庙岗至夏阁段建设。
34.坚持优化增量、盘活存量,认真落实土地成片开发政策,争取上级用地指标支持。
协同配合单位:市大建办、征收办、土地储备中心等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合肥金丝柳公司
40.加快实施巢湖综合治理,完成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三、四期项目,推进五、六期项目。
协同配合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居巢经开区等市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42.完成矿山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编制,完成15个点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修复面积1.19平方公里。
44.实施“五绿”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000亩、森林抚育2.8万亩、退化林修复1.2万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6个。
协同配合单位:市环湖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和旅游局等市直有关单位,中庙街道、烔炀镇、黄麓镇、柘皋镇、中垾镇、槐林镇
46.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推动入湖排污口监管常态化和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维标准化,确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47.加大巢湖蓝藻治理力度,巩固禁捕退捕成效,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
48.深化“蓝天行动”,加强扬尘、烟尘、粉尘和秸秆焚烧等重点污染源管控,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合肥市下达目标内。
51.认真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环保督察、“绿盾”行动等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牵头责任单位:市整改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和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合肥市巢湖市生态环境分局
54.推行城乡环保网格化监管,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完善部门联动执法体系,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协同配合单位:合肥市巢湖市生态环境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市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街道
56.完成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任务,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57.突出企业创新主体,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合同成交额8000万元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
58.坚持“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支持皖维高新、云海镁业等企业与大院大所大学实施联合技术攻关。
协同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局、教体局、居巢经开区等市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街道
59.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化市场主体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牵头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商务局、住建局、发改委、数据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协同配合单位:市财政局、经信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房产服务中心等市直有关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巢湖市税务局,各乡镇、街道
62.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坚决破除无效、低效供给,实现对工业、规上服务业企业效益评价全覆盖。
64.完善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小额工程等各类定点库管理办法,促进公共资源交易优胜劣汰。
协同配合单位:市发改委、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等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协同配合单位: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等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66.推进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文化市场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三减少两规范”。
67.深度融入合肥经济圈,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模式,放大巢湖在区域经济协作中的优势效应。
69.发挥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作用,推进高频服务事项“全网通办、异地可办”。
71.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鼓励支持皖维、中粮、槐林渔网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外贸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3.出台“人才新10条”,继续实施“巢湖英才”和产业创新团队等重点人才工程。
74.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初步成果,构建“1221”国土空间结构。
75.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协同配合单位:合肥市巢湖市生态环境分局、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等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76.高标准规划建设半岛生态科学城,加快建成烔炀大道等基础设施项目,拓展发展新空间。
协同配合单位: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等市直有关单位,烔炀镇、黄麓镇、中庙街道
77.加大土地收储和房屋征收力度,力争完成市政处周边环境及东环城河治理项目、G329巢湖至含山改建工程(亚父段)等22个项目63.66万平方米房屋征收。
79.加快东外环、夏阁河路等主干路网建设,完善城区配套路网,重建老滨湖大道灾后道路。
81.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开工建设长江供水工程,加快合巢产业新城供水工程主管网建设。
82.完成城乡污水处理厂灾后重建,新建东桥二站,修复官圩泵站、贾塘泵站等10座城区排涝泵站。
协同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市直有关单位,凤凰山街道、卧牛山街道、亚父街道等
85.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扎实推进文明创建整改提升行动,坚决打赢全国文明城市荣誉保卫战。
86.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农贸市场、社区小区、城乡结合部等环境卫生整治,实现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协同配合单位:市商务局、房产服务中心、城管局等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87.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蕞美家庭”“身边好人”评选和各类文明创建活动,打造城市文明新风尚。
88.鼓励农业多元化发展,经果、中药材、稻渔综合种养等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到29万亩以上,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以上。
90.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
93.新改建农村道路360公里、桥梁46座,巩固“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协同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城管局等市直有关单位,合肥市巢湖市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
96.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做好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验收工作。
98.强化村规民约,倡导文明乡风,评选表彰一批乡风文明示范村、示范文明家庭户。
100.推广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合作社(企业)模式,培育科技示范户1500户。
101.引导中国厵村、散兵大岭等打造优质民宿村,支持尖山湖逸趣园等田园综合体提升建设,争创省百佳民宿、特色旅游村品牌。
103.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力争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达50个。
105.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106.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巢湖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等驻巢高校内涵式发展。
113.落实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政策,持续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
116.推进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示范创建,做好退役军人接收安置、重点优抚对象抚恤优待工作。
118.深入推进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初信初访化解率95%以上,上级交办重点案件化解率70%以上。
119.加强“平安巢湖”建设,坚决查处经济和民生领域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刑事犯罪。
120.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强化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121.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处置能力,开展食品药品、道路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安全事故。
122.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0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
123.聚焦核心环节,实施一批标识性重点项目,建成欧菲光、四创电子产业园,加快长鑫存储、晶合二期、沛顿封测、康宁过滤器等项目建设。
协同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投资促进中心、城镇投公司,居巢经开区,黄麓镇
124.聚焦关键技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新增省级“三首”产品100项以上,巩固家电、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优势。
125.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国家战新产业集群能级,巩固IC芯片、显示面板、智能穿戴产品领先地位,推进智能语音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试点。
126.推进沿江高铁、新合肥西站、合新高铁、巢马城际建设,加快明巢、德上、岳武高速建设,开工建设新桥机场二期,完成白龙通用机场主体工程。
127.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优化工业布局,提升县域开发区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强度。
128.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肥东高端装备、肥西电气机械、长丰汽车零部件、庐江动力电池、巢湖光学光电等产业发展,每个县(市)集中培育1-2个战新产业集群。
协同配合单位:市经信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投资促进中心、城镇投公司,居巢经开区,黄麓镇
129.实施民营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惠企政策“直通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
130.开展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巩固拓展重污染河流整治和生态修复成果。
协同配合单位: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居巢经开区等市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协同配合单位:合肥市巢湖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水务局等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协同配合单位:合肥市巢湖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水务局、供销社等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
133.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完成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化工园区和企业环境风险排查。
135.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高水平建设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提升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继续推动黄麓师范二期建设。
136.弘扬渡江战役等红色文化,保护庐剧、巢湖民歌等非遗文化,传承包公文化,挖掘三国文化、淮军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