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创新城”一个新的方向标
都说买房跟着政策走。广州“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建设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轴”。作为“广州科创轴”上的重要节点,广州国际创新城以高教研发、科技服务、创新产业为主导功能,发展为国际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全球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一流的高等教育集聚区。
从大学到大学城到国际创新城,就是从单纯培养人才到“培养人才+科研”到“培养人才+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过程,目前大学城一期聚集了12所优质高校,有近65位院士和近20万的高校师生,可以说是整个大湾区的人才库,也为国际创新城的发展提供了科研能力和人才优势。
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位于广州南拓轴和都会区的交汇处,以广州大学城为核心,以广州国际生物岛和大学城南岸地区为“两翼”,建设面积约73平方公里。
广州大学城面积约18平方公里。大学城南岸地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包含10平方公里起步区),主要包括新造镇、化龙镇、南村镇等三大产业发展重镇。
据官方描述,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的产业定位: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按第四代科技园区的理念和标准进行规划建设,“3R”社区融研发(Research)、居住(Resident)、休闲(Recreation)于一体,
可以看出创新城南岸将打破片区内其他板块单一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产学研商居”五维并举的格局。
在一个片区内打造“大学+产业”模式,可以让不少高精尖人才直接在“校门口”就完成从研究到产业人才的转换。
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到政府对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的重视。
l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区位及政策优势
广州国际创新城正位于广州科创中轴和广深科技走廊的“双轴交汇处”。
广州将优势科创资源汇到了南北走向的创新轴线上。从科技创新轴的布局可以看出,广州旨在提升中新广州知识城与南沙科学城之间,由北向南的互联互通水平,提升区域之间的协同力度,加强改革联动、开放联动、创新联动、发展联动,片区之间将共同打造广州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动力源。
科技创新轴挺起了广州科创的脊梁,成为观察广州科研成果和新兴产业的窗口。
这样的城市空间规划早有先例可循。在世界发达地区,科创无疑是驱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科创经济发展衍生的科创轴带,则是发达地区经济生态中的特色景观。
放眼国际,纽约湾区的128公路,旧金山湾区的101高速公路,以及日本东京湾区的东海道新干线,分别成为各自湾区内,依托区域交通廊道,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走廊。
国内城市中,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上海浙江G60高速跨省科创大走廊、西安科创大走廊、合肥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等,都在有序规划建设。如今,广州创新轴也将跻身其中。
与国外湾区不同,国内的科创廊道、条带、轴线,超越了对实体基建的依赖,而是串联起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分散“创新点”,通过组团模式实现“以点带面”发展的演变。
广州科技中轴将成为广州未来20年城市发展的主轴线,已是公认的事实。
2019年,大湾区规划出台,重点强调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产业的发展,同时定义广州为科创核心走廊,科创产业成为未来广州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过去的商贸,到现代的商务,再到未来的科创,三条中轴线代表了广州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此外,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东侧,北起广佛交界处,经广州主城区、东莞松山湖、深圳主城区,南至深圳大鹏新区,依托约180公里的高速、城轨等复合型交通要道,总覆盖面积达11836平方公里。
作为连接了广州、深圳、东莞的创新经济带,整个广深科技走廊依托琶洲、国际创新城、东莞松山湖、深圳高新区等重要节点,按照“中国硅谷”的标准打造。
根据去年年中广东省政府发布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将于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两条轴线都选择将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纳入麾下”,让其成为双轴“握手”的交汇点,侧面印证了广州国际创新城对于广州及湾区发展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