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 “一核、双城、三园、五板块”
(摘自巢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坚持城镇化带动和产城协同发展战略,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完善区域功能区划,构建“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实施“城市双修”工程,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同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激活城市动力,打造核心商贸中心。完善城区交通、住宿、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旗山新区高质量发展。
以巢湖半岛生态科学城、合巢产业新城为“双城带动”战略主体,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圈”建设。
区域范围包括黄麓镇、烔炀镇、中庙街道,积极呼应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重点形成科技创新、生命健康、文化旅游三大产业板块,打造城市化、工业化、文旅化和生态化的生态科学新城。
区域范围包括柘皋镇、庙岗乡,打造“创新智造高地绿色田园之城”,紧盯长三角西翼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平台、合芜经济走廊的战略核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东部战略组团、巢湖市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战略定位,加快构建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三大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医疗、节能环保、智能家电为培育产业的产业体系。
加快夏阁园区交通、基础设施及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快建设镁基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镁基材料深加工、镁合金精密压铸件制造、通用零部件等,促进新材料产业向汽车大交通、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高端领域延伸。突出“体量”,聚力发展镁基新材料产业,做好镁合金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精心打造大交通轻量化产业基地,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镁基材料产业集群,打造“中国镁业”。
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完善园区生态圈,优化园区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健康科技、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增强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龙头项目向园区集聚,将园区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创新园区,成为支撑巢湖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承接合肥市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抢抓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省级外贸转型基地、省级特色小镇等规划建设机遇,加快渔网具产业整合,加大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开发应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等渔网具材料,不断改进传统工艺和产品结构,走高端化发展路线。引导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培育外贸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引导企业发展连锁销售、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策划国际性展会赛会及交流会议,创建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打造集渔网具生产、展销、集散和交易为一体世界知名的“中国渔网城”。
以主城优化提升发展区、居巢产城融合发展区、巢西新兴产业发展区、巢南生态资源发展区、巢北新城拓展区等五大功能区为重要发展板块。
区域范围为城市建成区,以等高对接合肥市主城区为方向,按核心区、拓展区、外围区三个层次优化发展。核心城区突出商业功能,依托人民路商业街、耳街、曼哈顿、江南风情街等打造城市商圈,提升城市热度;核心拓展区突出宜居功能,依托商业综合体及房产、城市公园等打造城市休闲区,提升城市品质;外围区承载部分商业、交通、宜居功能,有序拓展中心区,打造内外联动、商业发展及教育文化卫生等,提升城市服务能力和水平。
区域范围包括居巢经开区(亚父园区、夏阁园区),推进南北融入城区一体化发展,依托旗山新区规划建设,推进居巢经开区(亚父园区)融入南部城区一体化发展,着重发展商务、房产、研发、物流等产业,推进居巢经开区(夏阁园区)融入北部城区一体化发展,着重打造新材料战新产业集群基地。到2025年,力争居巢经开区进入省级开发区30强。
区域范围包括中庙街道、黄麓镇、烔炀镇全域和中垾镇部分地区,依托优质的临湖、科教和绿色农产品资源,将信息、科教、生态与旅游有机融合,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和教育产业,构建环巢湖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样板区。
区域范围包括槐林镇、散兵镇、坝镇全域和银屏镇部分地区,积极引导人口与产业集聚,强化水土保持,构建环湖生态廊道,打造银屏山风景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快渔网具、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发展。
区域范围包括柘皋镇、栏杆集镇、苏湾镇、庙岗乡全域和夏阁、中垾镇部分地区,依托合滁经济走廊,借助明巢高速出入口等便捷交通优势,积极打造道口经济,布局医药医疗产业园、农业生态科技园,打造承接长三角及合肥市产业发展的“北极星”。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畜禽养殖产业,建设长三角农产品种植及加工示范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