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文明新风徐徐来乡村旧貌换新颜
青山叠翠,绿水潺潺,蔬菜满园,瓜果飘香,村里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高树低柳俯仰生姿,朵朵鲜花缀满枝头……近日,走进巢湖市银屏镇岱山村,一幅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巢湖市银屏镇岱山村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文明创建为主线,把握“内外兼修”抓手,坚定“为民服务”初心,不断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家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显著提高。2020年,岱山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岱山村位于银屏镇东南边,裕溪河黄金水道及省道208、316穿村而过,全村人口3300多人,下辖19个自然村。近年来,岱山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以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为目标,坚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目前,已完成道路管网改造、河塘沟渠清淤衬砌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并配套建成健身广场5处。2021年,选取位于北口河一到四组闲置场地,修建百姓大舞台及广场面积约500平方米,满足群众日常文化生活需求。在村内道路、巷口栽种紫薇、红梅、腊梅花、红叶李等多种花木约5万棵,努力打造绿色村庄、生态村庄。
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环境卫生共治氛围,充分激发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发“三包”,认领门前“责任田”,让乡村旧貌换新颜,处处洋溢着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乡村美不美,不仅要用环境说话,更要以文明来衡量。走进岱山村,村居小巷、田间地头,文明创建的宣传标语、横幅、展板、文明宣传栏,随处可见。文明创建的浓郁氛围充盈在空气中。
据了解,近年来,该村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积极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关爱帮扶、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弘扬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组织修订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开展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蕞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村民主动参与,告别陋习,崇尚文明。勤奋敬业、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良好风尚浸润滋养着乡亲们的精气神,村里呈现出团结、和睦、稳定的大好局面。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岱山村拥有农田3000余亩,山地约5000亩,土地肥沃。该村因地制宜,立足村情,挖掘资源优势,全面摸清本村资源禀赋、潜在优势、产业现状,让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保值增效,进一步实现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壮大。
在岱山村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园,巢湖市春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排排整齐连片的蔬菜大棚,宛如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巨大“银飘带”,大棚里绿意盎然,秋季辣椒秧长势喜人。现场负责人吴昌领告诉笔者,2016年,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建设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园,截至目前,总面积已达到600余亩,包含稻虾共作基地150亩,莲藕基地180亩,桃园100亩,油菜60亩,其他蔬菜130亩。打造钢架大棚共132个,主要种植生产番茄、毛豆、8424西瓜、水果黄瓜,销往合肥周谷堆、巢湖各大批发市场及周边各大超市,可提供家庭休闲采摘。同时带动周边12户脱贫户常年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
银屏镇岱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建锋介绍,2020年,岱山村委会还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积极谋划注册岱山村农产品代销和加工自有品牌。2021年,积极引进光伏发电项目,输变电工程为村集体增加收入9万元,光伏发电,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万元。2022通过清产合资将山高水库挂网招租,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由10万元增加至12.47万元。2022年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200万元。
陈建锋表示,下一步该村将通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广泛宣传发动,了解村民家庭收入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及日常信用状况,确定每户授信额度,满足不同群体资金需求,让老百姓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马丰成)
全国大学生合肥论剑“无人驾驶”
哪些树种更适合安徽?全省主要乡土 ...
合肥拟在工业用地内,提高宿舍型保 ...
商议院 卖5斤芹菜被罚6万6 如此罚...
商议院 “黑心医生”事件 光网友 ...
商议院 “百大电器”为何要“引刀...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巢湖: 文明新风徐徐来,乡村旧貌换新颜
2022-09-19 16:46:43
青山叠翠,绿水潺潺,蔬菜满园,瓜果飘香,村里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高树低柳俯仰生姿,朵朵鲜花缀满枝头……近日,走进巢湖市银屏镇岱山村,一幅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巢湖市银屏镇岱山村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文明创建为主线,把握“内外兼修”抓手,坚定“为民服务”初心,不断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家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整体素质显著提高。2020年,岱山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岱山村位于银屏镇东南边,裕溪河黄金水道及省道208、316穿村而过,全村人口3300多人,下辖19个自然村。近年来,岱山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以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为目标,坚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目前,已完成道路管网改造、河塘沟渠清淤衬砌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并配套建成健身广场5处。2021年,选取位于北口河一到四组闲置场地,修建百姓大舞台及广场面积约500平方米,满足群众日常文化生活需求。在村内道路、巷口栽种紫薇、红梅、腊梅花、红叶李等多种花木约5万棵,努力打造绿色村庄、生态村庄。
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环境卫生共治氛围,充分激发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发“三包”,认领门前“责任田”,让乡村旧貌换新颜,处处洋溢着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乡村美不美,不仅要用环境说话,更要以文明来衡量。走进岱山村,村居小巷、田间地头,文明创建的宣传标语、横幅、展板、文明宣传栏,随处可见。文明创建的浓郁氛围充盈在空气中。
据了解,近年来,该村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积极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关爱帮扶、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弘扬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组织修订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开展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蕞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村民主动参与,告别陋习,崇尚文明。勤奋敬业、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良好风尚浸润滋养着乡亲们的精气神,村里呈现出团结、和睦、稳定的大好局面。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岱山村拥有农田3000余亩,山地约5000亩,土地肥沃。该村因地制宜,立足村情,挖掘资源优势,全面摸清本村资源禀赋、潜在优势、产业现状,让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保值增效,进一步实现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壮大。
在岱山村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园,巢湖市春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排排整齐连片的蔬菜大棚,宛如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巨大“银飘带”,大棚里绿意盎然,秋季辣椒秧长势喜人。现场负责人吴昌领告诉笔者,2016年,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建设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园,截至目前,总面积已达到600余亩,包含稻虾共作基地150亩,莲藕基地180亩,桃园100亩,油菜60亩,其他蔬菜130亩。打造钢架大棚共132个,主要种植生产番茄、毛豆、8424西瓜、水果黄瓜,销往合肥周谷堆、巢湖各大批发市场及周边各大超市,可提供家庭休闲采摘。同时带动周边12户脱贫户常年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
银屏镇岱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建锋介绍,2020年,岱山村委会还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积极谋划注册岱山村农产品代销和加工自有品牌。2021年,积极引进光伏发电项目,输变电工程为村集体增加收入9万元,光伏发电,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万元。2022通过清产合资将山高水库挂网招租,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由10万元增加至12.47万元。2022年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200万元。
陈建锋表示,下一步该村将通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广泛宣传发动,了解村民家庭收入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及日常信用状况,确定每户授信额度,满足不同群体资金需求,让老百姓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马丰成)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