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造发展新速度
奔驰千里,2021年4月7日,法治日报《法人》杂志走基层采访组一行抵达安徽省合肥市巢湖经济开发区采访。穿行于车流、高楼、商铺之中,这里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巢湖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8月,1995年8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开发区,为合肥市属四大开发区之一,管辖面积61平方公里,与巢湖市合作共建合巢产业新城面积约128平方公里,下辖半汤街道,常住人口6万余人。
巢湖经开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区腹地、“合芜宁”金三角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合巢芜高速、北沿江高速穿境而过,京福、商合杭、合巢马高铁相通交汇。同时,拥有中国四大古温泉之一的半汤温泉,2018年成功创建安徽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半汤国际温泉养生度假区,是省会合肥通江达海、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后花园”。
近年来,巢湖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立足合肥市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发展大局,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机遇,紧紧围绕省委“五高地一示范”和市委“四标一高地”目标要求,以创新开放高质量发展为动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产业创新、科技引领,全面做好“六稳” 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区政治生态稳定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19年,全区实现GDP增长10.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8.9%,技改投资增长53.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7.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7%;进出口总额增长25.8%;财政收入增长1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3%。其中GDP、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全部财政收入4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头部,技改投资、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5项指标增速位居四开发区头部。2019年,在全市经济运行综合考核中,我区位列四大开发区第二位,全区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较2017年分别增长了1.5倍、1.3倍、1.9倍、1.7倍、1.2倍。2020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技改投资、进出口3项指标实现“负转正”,其余指标降幅加速收窄。
招商引资“大步快跑”。充分依托合肥市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优势,全面加强与合肥市属其他三大开发区产业对接、联动发展,全方位承接“芯屏器合”、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合肥市主导产业,做大做强5G智能硬件、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加快谋划新基建、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打造具有安徽巢湖经开区特色的“产业地标”。2018年、2019年,市考核认定新签约项目170个,协议总投资超400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6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2020年上半年,市考核认定新签约项目4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先后引进融捷新能源动力电池循环产业园、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及文体健康城、华侨城文旅温泉小镇、创世纪智能装备产业园、深圳珑璟AR光学模组、会通改性材料等重大项目。
项目建设“落地有声”。2018年、2019年累计开工项目34个,完成投资134.4亿元。2020年上半年,53个在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9亿元,其中二季度当季完成投资27.1亿元,占上半年投资比重77.6%,同比增长45.6%。华熙文体健康城、华侨城文旅小镇、滨河家园二期、半汤实验中学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齐天文化产业园、航空科普基地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皖维花山20kt/a乳胶粉、半汤温泉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即将开工建设。合巢产业新城居巢大道、柘皋镇污水处理厂扩建、郭塘新村、映湖公租房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按计划推进。成功举办2020年合肥第六批贯彻“六稳”“六保”暨安徽巢湖经开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集中开工项目42个,总投资381.6亿元。
一是老区新城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2018年、2019年完成大建设项目237个,总投资111.08亿元,道路建设长度约31.35km,完成房屋建设109.4万平米。2020年上半年,亚父路、秀湖路上跨高速桥、岠嶂山三期、战前安置小区等59个项目顺利开工,花山公租房、半汤实验中学、半汤湖、温泉湖、大闸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等32个项目有序推进,岠嶂山二期、汤卞山庄三期、华府公园等15个项目顺利竣工,累计完成投资约10.5亿元。
二是现代化综合性“大交通” 体系加快构建。商合杭高铁全线开通,柘皋站正式启用,巢湖东站交通枢纽地位日渐凸显,日停经列车142趟次,日均发送旅客量突破万人。深入推进巢湖东站、柘皋站片区综合管理标准化建设,全力构建内畅外联互通、智慧绿色高效的现代公共交通换乘体系。巢马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巢湖东站东站房、东出口和北广场正在积极争取纳入巢马城际同步建设。芜合高速“四改八”全面完工,巢湖新道口启用通车,G329、东外环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提速。通航机场规划已完成招标,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力争年内完成前期工作,2021年开工建设。
三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提档升级。半汤湖、温泉湖公园等9处景观公园环境治理和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巢湖政务文化新区中央公园和绿轴景观项目正在规划设计,力争年底开工建设。安巢经开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国家七部委批准创建。三瓜公社电商小镇以总分头部的成绩获批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镇,荣获国家发改委中国蕞美特色小镇50强,获评全省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并作为城乡融合发展新支点获国家发改委表彰推广。汤山村入选文化旅游部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荣获农业农村部“2018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成功举办2020年度安徽省乡村春晚、合肥市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和第三届半汤郁金香节。2019年半汤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四是巢含区域合作实现突破。2020年7月9日,两地三方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将含山县清溪工业园区作为巢含产业合作园区启动区域,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广源大道、和平大道东向延伸段,力争落户亿元以上项目5个,共同将巢含产业合作园区打造成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园区。巢湖至含山跨区域客运班线年底正式运营,成为合肥-马鞍山两市之间头部条跨市公交。
自2018年以来,巢湖经开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省级成长型小微企业2家,省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累计申请专利2954件,授权1355件,其中发明专利166件。累计争取惠企 “红包”1.83亿元,税融通贷款2.34亿元,科技创新贷0.36亿元元,完成政银担贷款3.24亿元,过桥续贷3.82亿元。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十条”》《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近三年共兑现区级产业政策资金6057.69万元,兑现人才奖励和补贴资金882.9万元。建立党工委、管委会项目调度和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制定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月调度、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包保、驻点企业帮扶、产业链“链长制”和产业集群“群主制”等制度。参与设立安徽省高新投新材料产业基金,成功入伙安徽金通新能源汽车一期基金合伙企业,联合组建合肥联讯兴泰汽车产业基金。
全力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积极通过“腾笼换鸟”、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僵尸企业”,2018年、2019年共收回未名鼎和、未名立森、游步客、圣三松等4宗闲置土地482亩,利用广通汽车、圣三松、燃气轮机等闲置厂房引进悍马新能源、弘徽科技、贝禹电子、凯马新能源、新态环保等高新技术企业十余个。顺利解决岠嶂山冲地块432户居民、半汤老街93户居民、1户企事业单位拆迁安置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率96.2%,挽回经济损失3500余万元。2020年上半年,党工委重点围绕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盘活闲置资产和低效利用土地组织开展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共梳理各类问题39个。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党工委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明确牵头负责的党工委班子成员、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解决措施,确定完成目标和时限,全面打响历史遗留问题攻坚战,力争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清理。
全区大气环境整体良好,空气质量居合肥市前列。食品安全保障有力,阳光餐饮监管服务效果明显。信访稳定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两会”和国庆70周年期间安保维稳进京访“零”访情,获市级通报表彰。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发生起数与人数同比实现“双下降”。“扫黑除恶”成果显著,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双提升”。教育布局不断优化,半汤实验中学、花山小学、胡岗小学等项目开工建设,巢湖市第四中学(高中部)、半汤实验小学正在争取土地指标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积极引进合肥寿春中学、168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落户老区和产业新城。多渠道搭建企业用工平台,与巢湖市、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巢湖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用工难”等问题。全域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积极构建开发区与巢湖市、含山县区域旅游联动合作新模式,加大巢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创新开发具有巢湖特色的旅游产品,全力打响巢湖旅游新品牌。
巢湖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按照合肥市“1331”空间战略规划部署,努力将合巢产业新城打造成巢湖产业发展的“未来之城”。
自2018年8月15日,合巢产业新城指挥部办公室正式挂牌以来,短短一年多时间,产业新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基础建设步步夯实,项目建设联动推进,承载能力持续提升,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两年多来,累计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约212.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累计完成基础设施类投资10.47亿元。2020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9个,现已开工项目8个,即将开工项目 8个。2020年计划开工基础设施类项目36个,总投资约50.79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约16.2亿元,截至7月份已完成投资7.34亿元。合巢产业新城总体发展规划业经巢湖市规委会审定通过,已纳入正在编制的合肥市国土空间规划同步报批;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网络、产业发展4个专项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商合杭高铁柘皋站站前广场及配套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式启用,现日均发送旅客100人次。加快增容扩区步伐,积极争取将合巢产业新城作为我区未来承载合肥市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加快申报省级高新区,举全区之力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区。
目前,在巢湖经开区已落户全国首个健康营养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材料、5G智能硬件、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先后获得“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省级特色小镇头部名”、“中国蕞美特色小镇50强”、“省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2018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
同时,巢湖经开区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新机遇,紧紧依靠省会合肥的坚强后盾之力,全面加强与市属其他三大开发区产业对接、联动发展,全方位承接“芯屏器合”、“集中生智”等合肥市支柱产业,坚定不移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作为开发区产业再聚焦、创新再升级、转型再坚决的主攻方向,全力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努力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运行、国资管理、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合巢产业新城、旗山新区、高铁中央商务区和政务文化新区建设,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引领区,全域旅游样板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力争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合肥市前列,以巢湖经开区的新面貌、党和人民满意的新业绩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责编 王茜)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