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庄镇:乡村“变奏”土地“生金”
莒县夏庄镇刘家苗蒋村的土地脊薄,半土半沙,适宜种植蜜薯。
眼睛向下,双脚沾泥,只见薯农开着红薯起垄机,拢一条窄窄的土埂,肥料随着机器的开动缓缓而下,随后机器覆膜,一气呵成。肥料经过几天的发酵,隔一揸宽的距离,薯农用锛角刨开一个不甚规则的窑儿,浇上半瓢清水,随手把一棵蜜薯秧往里一摁,盖上干土。
5月25日,记者走进夏庄镇刘家苗蒋村的鲁粮集团蜜薯种植示范基地,采用覆膜技术种植的红薯在阳光照耀下越发明亮,随着气温逐日升高,漫山遍野的蜜薯秧很快就蓬蓬勃勃地绿在了人们的视野里。
据该蜜薯种植基地负责人申恒明介绍,通过覆膜技术,可以使土壤温湿度等环境更适宜蜜薯生长,实现比常规裸地蜜薯提早1个月收获。今年,夏庄镇蜜薯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借助新技术的推广,蜜薯种植将成为该镇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就剩我们两个老人,现在把土地全部流转了,既不用操心土地抛荒还给租金,闲着没事也可以去地里干活挣钱。”在刘家苗蒋村蜜薯基地务工的村民卢建伟说。
近年来,夏庄镇坚持党建引领,以鲁粮集团千亩示范基地为突破口,探索“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农户”的模式,将村党支部的组织动员优势、企业经营技术优势有机结合,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为依托,提供生产环节托管,金融、营销服务,以托管服务带动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化,进而建立集体和村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利益联结机制。
为此,夏庄镇成立乡村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流转土地1108亩,投资553万元,主要种植甘薯、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
“起初,我们合作社充分征求村民意愿,做好土地整合流转协调工作,实现集体和农户利益蕞大化。”乡村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王永发介绍,从“不够本儿”的土地到致富的“聚宝盆”,这“变废为宝”的奇迹,背后是农业科技的创新力量,是双脚沾满泥的为农情怀。
与此同时,该镇蜜薯种植示范基地共投入人工1100余人,各类机械90余台,按照土地流转费800元/亩、土地流转服务费200元/亩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刘家苗蒋村集体经济增收22.16万元,村民、农户合计收入66.48万元,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在推动周边村民就业、家门口鼓起“钱袋子”的同时,也让部分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打工、创业等方式,进一步增加个人收入。
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有奔头。如今,夏庄镇的蜜薯产业发展将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高种植技术,提升红薯品质,探索深加工模式,拉长产业链,增加收益率,确保稳步增加群众收入,依靠小小的红薯带来大效益。
请选择您看过这篇文章后的心情:
·惠农政策如废纸——友谊农场农工负担为何越来越重
·土地托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福建晋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调查
·对“户口未迁出的出嫁女” 如何分配土地征收补偿款的思考
·西乡县国土资源局 中秋国庆两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安全 生产集中执法行动
·山西娄烦县假招商真挖煤 发生塌方派人封锁现场(图)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