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蔬菜产业简介
一、农业概况 和县地处皖东,东临长江,西傍巢湖,毗邻南京、马鞍山、芜湖、 合肥四座大中城市,总面积 1412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79 万亩,山 场 22.3 万亩,水面 15.3 万亩。现辖 15 个乡镇,270 个村民委员会, 总人口 65.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55.7 万人,是个典型农业县。 和县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农业生产条 件优越。全境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15.6℃,无霜 期 232 天,日照时数 2126 小时,降雨量 1006 毫米,境内地势由西 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为山丘、岗地,东南多为平原、圩区,俗称“三 山七圩”。境内有牛屯河、姥下河、太阳河、得胜河、双桥河、石跋 河、驷马河 7 条内河,另有裕溪河、滁河二条界河,均自西向东注入 长江,江岸线 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和县广大干群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农业生产取 得了较大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初步形成了蔬菜、禽畜、水 产、优质粮油、经果林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以大棚蔬菜、大棚养 鸡、大棚养鸭和精养鱼塘为特色的“三塘加一棚”农业经济新格局。 尤以蔬菜产业更成为农业支柱产业,2004 年全县蔬菜(含瓜类)总 播面积达 42.5 万亩,其中大棚蔬菜 20 万亩,全年总产量超 79 万吨, 产值约 8.1 亿元,约占种植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占农业总产值的五 分之二。全县农民人均种菜纯收入 1100 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的 40%以上。 二、蔬菜产业特色 和县蔬菜规模化生产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经过近 20 年的发 展,已达到相当规模,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明确把 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蔬菜产业又
上了一个新台阶。二十年间种菜大户由城南乡的 12 户发展至全县 15 个乡镇、150 多个村庄、7 万多个农户;蔬菜品种由原来的几种发展 到十六大类、一百多个品种,生产规模、栽培技术水平也都有了质的 飞跃,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县具有鲜明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县蔬菜产业 具有以下特色:
(一)多种栽培模式并存,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 的八大特色生产区域。全县蔬菜瓜果总播面积的 80%集中在沿江、沿 公路干线,结合加工企业及销售网点,形成一个带状分布及八大区域 特色相间的城郊生产型合理布局:以城南乡、姥桥镇、历阳镇、雍镇 乡为核心的大棚茄果类种植区,面积约 13 万亩;以乌江镇、历阳镇 为核心的拱棚甜瓜种植区,面积约 5 万亩;以乌江镇、姥桥镇为核心 的豆类种植区,面积约 8 万亩;以乌江镇、香泉镇为核心的出口蔬菜 种植区,面积约 2 万亩;以善厚镇为核心的常规蔬菜育种区,面积约 1.5 万亩;以沈巷镇为核心的大棚莴笋、韭菜种植区,面积约 1.0.万 亩;以西埠镇为核心的黄瓜种植区,面积约 1.5 万亩;以石杨镇、绰庙 乡为核心的水生蔬菜种植区,面积约 1.0 万亩。核心产区的主栽品种 多种栽培模式并存,大部分能周年供应,且规模都在万亩以上,形成 了一乡一品、一品多乡的规模化生产格局。
(二)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在蔬菜生产中得到推广与应用。 创业初期,我县蔬菜主要为茄子、辣椒、番茄“老三篇”。随着蔬菜 产业的发展,新的优良品种不断被引进、推广,仅近两年来,我县就 陆续引进国内外的辣椒、番茄、茄子、厚皮甜瓜、小西瓜、南瓜、西 葫芦、草莓、芥蓝、苗香、生菜、青花菜、甜椒、樱桃番茄等十六大 类 80 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 20 个适宜我县种植的新品 种在生产中推广。广大菜农和农业科技人员在生产实践中努力探索, 积累经验,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栽培技术体系,同时积极 学习、引进先进的新技术、新设施,如脱毒技术、吊蔓栽培技术、高
密度栽培技术、微量元素施肥技术、微滴灌技术、平衡施肥技术、CO2 气肥施用技术、穴盘育苗等新技术,遮阳网、防虫网、微滴灌、育苗 盘、施肥器、除草地膜、转光膜、无滴保温长寿膜等新设施。新品种、 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推广与普及,全面提升了我县蔬菜生产水平, 效益和品位,推进了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社会化服务已初具规模。随着蔬菜生产规模的扩张,社会 化服务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建设方面,以皖江蔬菜大市场为 龙头,以乌江边贸市场、卜集瓜果市场、沈巷边贸市场等为骨干,与 依公路沿线 家产地蔬菜市场,构成了县、乡、村三级市场 网络,构筑了“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尤其是投资 3200 万元建成的皖江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 200 亩,去年被列为全国三 十家创建“三绿(绿色市场、绿色食品、绿色通道)工程”试点单位 之一,该市场在与上海、杭州、南昌、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十 多家市场结成“友好市场”的同时,又与东北、西北等近百家市场建 立了业务往来,互换场地、互设窗口。目前,皖江大市场的销售区域 已扩展到除西藏外,全国其它所有省份的大中城市。2004 年,市场 蔬菜成交量 43 万吨,交易额 4.3 亿元。在信息服务方面,作为中国 蔬菜流通协会定点市场的皖江蔬菜大市场,除按规定定时向外发布信 息外,还通过安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将无公害蔬菜生产和销售 信息送达千家万户。在农资供应上,全县建有农资销售网点 300 多家, 由农业执法部门实行规范化管理,重点无公害蔬菜产区由县植保公司 实行配送,服务到家。
(四)产业化经营初显成效。实施产业化经营是蔬菜产业发展的 必由之路,而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灵魂,它一头连着市场,一头 连着农户,有效地解决了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促进 了产销衔接和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来,我县在蔬菜产业化经营上做 文章、下功夫,着力培植了一批颇具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皖江营销 公
长三角招商 葛毅明老师 微信同号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要素盘活推进联盟
我们服务的企业 赠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要素盘活推进联盟 锦旗
欢迎更多周边园区与我们进行合作。
政嘉.长三角投资咨询服务中心 葛老师 微信同号
tags咨询热线:,业务部经理手机:
邮箱(#请换成@)提交需求提交房源
欢迎选择我们处理您的厂房仓库,或通过我们寻找厂房.
运营中心地址:宝山区镇泰路111弄159号401室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