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巢湖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合肥与美丽有个约定

admin9个月前 (09-26)巢湖产业信息22

  近日,合肥市爱鸟人士在合肥市蜀峰湾公园拍摄到珍稀鸟类鹗。鹗体长51~64厘米,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夏家振 记者 赵瑞瑞 摄

  据合肥日报消息 日前,《合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了“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两个目标:到2025年,“美丽合肥”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巢湖成为“蕞好名片”,城湖共生、宜居宜业的生态名城精彩呈现;到2035年,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常态,绿色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美丽合肥”基本建成。

  坐拥八百里巢湖,合肥水网密集,湿地星罗棋布,凭借优势自然资源禀赋,将巢湖打造成“蕞好名片”是建设“美丽合肥”的重要一环。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将系统修复和保护巢湖流域自然环境,到2025年,巢湖流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明显恢复。

  合肥将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统领,协同实施碧水工程、安澜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绿色发展工程、富民共享工程,深化巢湖流域水污染“四源”同治,进一步提升巢湖生态环境质量。到2025年,巢湖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水生态环境整体趋好,水华发生频率和面积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巢湖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巢湖“十年禁渔”政策,修复鱼类洄游繁殖通道,科学选点设置人工鱼巢,逐步改善鱼类繁衍生境。科学制定巢湖生态水位调控方案,为全湖水生植物萌发、鱼类洄游产卵等提供水文条件。到2025年,鱼类结构优化且生物量增加大于10%,巢湖重现土著鱼类银鲴及水生植物轮叶黑藻。

  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许雷说:“我们将开展生态系统、物种、遗传资源的调查,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重点调查分析鱼类、底栖生物、藻类现状。加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原生境的保护力度,修复巢湖闸、裕溪闸过鱼设施,保护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设立湿地观鸟区域和鸟类保护区。依法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偷猎偷捕等违法行为。”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四季之冷暖,是大自然予以人们的馈赠,也是“美丽合肥”的一个缩影。

  《规划》提出,将实施氮氧化物(NOx)和VOCs协同减排,推进多污染物和关联区域联防联控,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到2025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3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2025年年底前,全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许雷介绍,在污染防治方面,合肥将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强化柴油货车精细化监督管理。到2025年,在用柴油车监督抽测排放合格率达到99%以上。同时,推动实施“阳光施工”、“阳光运输”,减少夜间施工。加强堆场、码头、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控制,推进抑尘设施建设和物料输送系统封闭改造。

  为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合肥将推进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建设,开展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识别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保障、粮食生产、城乡环境、人体健康、生态安全及重大工程的影响。加强监测预警,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类损失。到2025年,普遍实现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指标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城市应对内涝、干旱缺水、高温热浪、强风雨雪、冰冻灾害等问题能力明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全面提升。

  节能环保产业不仅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助力。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2~4户,50亿元到100亿元的企业6~8户,10亿元到50亿元的企业20~30户,形成国内领先的两千亿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如何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规划》明确,在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将研究制定蜀山区、合肥高新区节能环保专项规划,加快打造中国环境谷、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等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相对集中的产业基地,积极引导节能环保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促进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

  同时,依托合肥丰富的科教资源,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完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支持节能环保领域国家实验室、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节能环保领域产学研转化,激发企业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形成具有影响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此外,建设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推广农林沼气发电等,到2025年,合肥市新增光伏发电186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6.12万千瓦。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强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打造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支撑、出租车和电动租赁汽车为补充、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慢行交通为延伸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创造条件引导公众低碳出行。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力度。

  到2025年,绿色交通体系基本建成,低碳出行成为首选,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公路货运比例降低到82%以下。

  同时,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大交通行业节能低碳技术开发与推广,鼓励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换电设施建设,公交站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实现全覆盖。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持续降低营运车辆和船舶单位运输周转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展港口、机场、铁路货场、物流园区等重点场所非道路移动机械零排放或近零排放示范应用。

  近日,合肥市爱鸟人士在合肥市蜀峰湾公园拍摄到珍稀鸟类鹗。鹗体长51~64厘米,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夏家振 记者 赵瑞瑞 摄

  据合肥日报消息 日前,《合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了“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两个目标:到2025年,“美丽合肥”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巢湖成为“蕞好名片”,城湖共生、宜居宜业的生态名城精彩呈现;到2035年,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常态,绿色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美丽合肥”基本建成。

  坐拥八百里巢湖,合肥水网密集,湿地星罗棋布,凭借优势自然资源禀赋,将巢湖打造成“蕞好名片”是建设“美丽合肥”的重要一环。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将系统修复和保护巢湖流域自然环境,到2025年,巢湖流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明显恢复。

  合肥将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统领,协同实施碧水工程、安澜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绿色发展工程、富民共享工程,深化巢湖流域水污染“四源”同治,进一步提升巢湖生态环境质量。到2025年,巢湖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水生态环境整体趋好,水华发生频率和面积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巢湖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巢湖“十年禁渔”政策,修复鱼类洄游繁殖通道,科学选点设置人工鱼巢,逐步改善鱼类繁衍生境。科学制定巢湖生态水位调控方案,为全湖水生植物萌发、鱼类洄游产卵等提供水文条件。到2025年,鱼类结构优化且生物量增加大于10%,巢湖重现土著鱼类银鲴及水生植物轮叶黑藻。

  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许雷说:“我们将开展生态系统、物种、遗传资源的调查,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重点调查分析鱼类、底栖生物、藻类现状。加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原生境的保护力度,修复巢湖闸、裕溪闸过鱼设施,保护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设立湿地观鸟区域和鸟类保护区。依法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偷猎偷捕等违法行为。”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四季之冷暖,是大自然予以人们的馈赠,也是“美丽合肥”的一个缩影。

  《规划》提出,将实施氮氧化物(NOx)和VOCs协同减排,推进多污染物和关联区域联防联控,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到2025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3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2025年年底前,全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许雷介绍,在污染防治方面,合肥将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强化柴油货车精细化监督管理。到2025年,在用柴油车监督抽测排放合格率达到99%以上。同时,推动实施“阳光施工”、“阳光运输”,减少夜间施工。加强堆场、码头、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控制,推进抑尘设施建设和物料输送系统封闭改造。

  为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合肥将推进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建设,开展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识别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保障、粮食生产、城乡环境、人体健康、生态安全及重大工程的影响。加强监测预警,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类损失。到2025年,普遍实现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指标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城市应对内涝、干旱缺水、高温热浪、强风雨雪、冰冻灾害等问题能力明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全面提升。

  节能环保产业不仅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助力。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2~4户,50亿元到100亿元的企业6~8户,10亿元到50亿元的企业20~30户,形成国内领先的两千亿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如何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规划》明确,在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将研究制定蜀山区、合肥高新区节能环保专项规划,加快打造中国环境谷、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等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相对集中的产业基地,积极引导节能环保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促进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

  同时,依托合肥丰富的科教资源,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完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支持节能环保领域国家实验室、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节能环保领域产学研转化,激发企业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形成具有影响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此外,建设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推广农林沼气发电等,到2025年,合肥市新增光伏发电186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6.12万千瓦。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强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打造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支撑、出租车和电动租赁汽车为补充、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慢行交通为延伸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创造条件引导公众低碳出行。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力度。

  到2025年,绿色交通体系基本建成,低碳出行成为首选,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公路货运比例降低到82%以下。

  同时,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大交通行业节能低碳技术开发与推广,鼓励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换电设施建设,公交站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实现全覆盖。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持续降低营运车辆和船舶单位运输周转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展港口、机场、铁路货场、物流园区等重点场所非道路移动机械零排放或近零排放示范应用。

  铜陵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协会成立

  褚集镇:节能环保宣传,助力乡村振兴

  兴业银行合肥分行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池州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产业链初步形成

  阜阳市印发《阜阳市加强双招双引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北大生物经济产业园落户巢湖 项目总投资达200亿元

北大生物经济产业园落户巢湖 项目总投资达200亿元

  在打造“工业高地”、“温泉新城”的同时,合巢经开区还在建设“科技新区”、“合巢高科”,并实现了相关支撑性大项目突破。记者昨天获悉,合巢经开区联手北大、安大收获成果,北大生物经济研究院和   目前,合巢经开区正在以经济研究院和产业园为核心,建设“科技新区”。按照差异化要求,在合肥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合巢经开区重点突破生物医药产业,谋划与北大、中科大、安大、中科院...

合肥宿州滁州榜上有名!安徽省公布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_楼市资讯

合肥宿州滁州榜上有名!安徽省公布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_楼市资讯

  :21家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产业基地分别位于合肥、芜湖、蚌埠、阜阳、亳州、淮北、六安、滁州、马鞍山、宣城、安庆等城市。   9月10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及产业基地名单。经专家复核和网上公示,确定合肥市等3座城市、安徽巢湖富煌工业园区等6个园区、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等21家单位列入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及产业基地...

合肥市政协党组书记、韩冰一行再赴居巢经开区查看指导防汛工作

合肥市政协党组书记、韩冰一行再赴居巢经开区查看指导防汛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业锁率合肥市防汛抢险指挥部督查组一行赶赴安徽居巢经开区中粮油脂码头,   居巢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王庆林汇报了防汛抢险工作,韩冰充分肯定了居巢经开区近期在防汛抢险工作中采取的有效措施。详细询问了驻堤人员值班值守情况,防汛官兵的日常生活情况。   他说目前防汛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未来防汛抢险工作务必严防死守,重点要转...

合肥市调研组来安巢经开区调研评估省级园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合肥市调研组来安巢经开区调研评估省级园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5月9日上午,合肥市调研组一行4人来安巢经开区调研评估省级园区2022年度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安徽巢湖经开区企业党委书记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实地走访安徽中显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党支部和安徽巢湖经开区新材料产业链党委,听取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汇报,重点了解安徽巢湖经开区贯彻落实“园区非公企业党建15条举措”、产业链党建、基层支部“三...

合肥锦途精品酒店(蜀山产业园店)

合肥锦途精品酒店(蜀山产业园店)

  抱歉,沒有「合肥」的相关搜索結果。   抱歉,沒有「%1$s」的相关搜索結果。   房间干净整洁,采光好,价格便宜,下回来还住这里!   尊敬的顾客您好!感谢您选择我们酒店,很高兴为您服务,遇见您很开心,祝您新的一年阖家欢乐,身体健康。非常欢迎您无论商务出差或是旅行再次选择我们酒店,酒店全体员工衷心期待您的再次光临。...

国内首颗商业组网SAR遥感卫星“巢湖一号”发射成功

国内首颗商业组网SAR遥感卫星“巢湖一号”发射成功

  2月27日11时06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天仙星座”首发星“巢湖一号”SAR卫星搭载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卫星正常入轨,遥测参数正常,太阳翼、天线均展开正常,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天仙星座”是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牵头单位为合肥高新区中电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总体单位为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合肥包河:文化和科技“双向奔赴”龙头企业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合肥包河:文化和科技“双向奔赴”龙头企业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辐射带动区域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提升地区文化形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文旅新消费持续升级,“文化+”深度融合发展趋势愈加显著,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是文化和旅游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

安大江淮学院新校区敲定巢湖!位置就在

安大江淮学院新校区敲定巢湖!位置就在

  这不,近期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新校区   一、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新校区,初步选址于黄麓大学城   近日合肥市教育局现对“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新校区(暂定名)项目建议书编制”以询价形式进行。依据合肥市政府与安徽大学签订的《关于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转设合作协议》,江淮学院拟转设为市政府举办的公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其新校区初步选址于巢湖市黄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