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州的诗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月子弯弯照九州》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林景熙《书陆放翁诗卷后》
风流文物夙有人,九州共识黄山谷。——赵蕃《审知以诗送行借韵留别》
瀑布飞千尺,芙蓉插九州。——张子翼《明远楼宴文学李半沙博士王雪溪用楼字韵》
万里无云镜九州,蕞团圆夜是中秋。——殷文圭《八月十五夜》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李白《南奔书怀》
学道初轻千里骥,收功直到九州鱼。——范梈《秋日集咏奉和潘**使君浦编修诸公十首·其九》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李白《公无渡河》
登崖**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王维《送秘书晁监还**国》
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九州四海尽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曾巩《胡使》
王甥俊气横九州,樽前为予商声讴。——黄庭坚《和世弼中秋月咏怀》
相逢掀髯但一笑,意气尚欲横九州。——程嘉燧《题画赠戚四丈八十》
十二月牛,百户椎肥醉九州。——黄庭坚《长短星歌》
九州雍为首,群牧之所遵。——白居易《赠友五首》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旷野弥九州,崇山抗高岑。——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尝念苍生如赤子,九州无处不沾恩。——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少称乡闾,长闻**,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阮籍《大人先生传》
忆昔尧为天,十日烧九州。——卢仝《月蚀诗》
谁能更近丹墀种,解播皇风入九州。——薛能《折杨柳十首》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二首》
陋邦一雨何足道,吾君盛德九州普。——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
怙势陵威奋馀烈,怨气愁声九州裂。——周端臣《*行》
登彼兮崇丘,下茫茫兮九州,思君子兮不得与驾以游。——高启《姑苏杂咏·登丘操》
海隅赤日烧九州,寰中息壤汩洪流。——杨慎《击壤图》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班固《西都赋》
高陈九州力,百道驱归东。——陈陶《涂山怀古》
重登大学领儒流,学浪词锋压九州。——王建《寄上韩愈侍郎》
历九州兮索合,谁可与兮终生。——王褒《九怀》
悲九州兮靡君,抚轼叹兮作诗。——王褒《九怀》
雄名与英概,一日倾九州。——许衡《读东门行》
杜陵半九州,诗史入嘉话。——李流谦《峡中赋百韵》
诏书朝下遍九州,岳渎百神俱祷求。——司马光《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
匡庐挽归辔,名字横九州。——孙应时《四明山记游八十韵》
公还为雨泽九州,多为高安添滴雨。——姚勉《送陈纠任满归》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屈原《离***》
圆苍低迷盖张地,九州人事皆如此。——李贺《吕将军歌》
九州骏奔,百辟咸事。——《绍兴亲享明堂二十六首·于赫明堂》
万钟嵯峨剑头米,九州几何太仓秕。——项安世《都下次韵酬松阳叶叔文》
俯视黄尘盖九州,悠悠凡梦何时晓?——张羽《松阴梦词》
九州排怒涛,壮哉天地根。——解缙《题吴山伍子胥庙》
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王撝《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己亥杂诗九州的意思,供大家阅读参考。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这时候才。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要是这么大的**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如疾风迅雷般的**。如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这时候才。
这是一首出色的**诗。己亥杂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头部层,描绘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这时候才能使**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这时候才***。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描绘出了诗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下,思想被禁锢,人这时候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这时候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束缚思想、扼*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⑴九州:**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行不通了,帝国**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衰朽没落的本质。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风雷”,比喻**风暴。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梢神。“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做官,满怀经世之志、**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像诗人这样先进的思想家、***,面对此情此境,必会痛心疾首。
“我功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两句,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出现一个崭***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腐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侵略者,虎视耽耽,****民族、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午事的,所以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变革的信心。
整首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是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寓意深刻,气势不凡。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九州”是*的别称之一。古代*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为肥沃而硬的黑
徐州(又名正东青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青州(又名东北幽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泥土。
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梁州(又名正西幽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土。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地为黄壤。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荆州(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豫yu州、青州、徐州、扬州、荆jing州、梁州、雍yong州、冀ji州、兖yan州。
豫州 字音同禹,地处中原,为河南的简称。华夏文明起源于河南,大禹依靠洛阳洛水中,神龟背驮的洛书才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所以豫州排在首位,当之无愧。
青州 青为东方的代称,青州居东方。东岳泰山居于五岳之首,所以把九州比作“九宫格”,豫州居中,其他八州便如同八卦**八个方位,而青州居东,便是除豫州外的首位,根据九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
顺时针方向从豫州至青州开始,依次为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青州,山东半岛。黄河以南,泰山及其向东。
徐州,河淮*原。泰山以南,淮河以北。
雍州,关中与陇西。甘肃和陕西一带。
1、古代分*为九州。对于九州的具体分布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徐、青、扬、荆、豫、雍、益九州。《尚书·禹贡》作:冀、兖、徐、青、扬、荆、豫、雍、梁;《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州而无徐、梁州。[4]
2、用“九州”泛指天下,全*。《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郭沫若《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5]
3、指大九州,将全世界分为九州,*属于其中一州。战国邹衍称*为赤县神州,谓“ *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杨树达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冀州与《禹贡》九州之冀州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神州,与邹衍所称*名曰赤县神州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邹衍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邹衍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据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芜极远之地也。”那么,四海呢?《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也有人认为,“四海”是围绕“九州”四面的海。《礼记·祭义》则具体提到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为“四海”,只是没有明确海域。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则说“四海一也”,认为“四海”是连为一体的。
“五湖”的说法也很多。《水经注·沔水》认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而唐司马贞则认为“具区(即太湖)、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湖”是为“五湖”。不过,近代人却把“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称做“五湖”。
《华阳国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三皇本纪》记载“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人皇是古蜀国的开国之君,九州是古蜀的九个行政区,分别由人皇兄弟九人管理。西汉扬雄《蜀都赋》记载:“蜀都之地,古曰梁州”,可见中州就是梁州,梁州就是首都,梁州称为“蜀都”。
《禹贡》称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尔雅》按殷制,称九州为冀、幽、兖、徐、营、扬、荆、豫、雍,分冀为冀、幽两州;
《周礼》按周制,称九州为冀、幽、并、兖、青、扬、荆、豫、雍,分冀为冀、幽、并三州。按《尚书·尧典》的说法,虞舜在禹治水之后,又就禹指九州,分治幽、并、营三州,合为十二州。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惟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冀州,大禹治水冀州始,天下之中州,天子之常居。《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今山西省全境、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辽宁南部、内蒙的****市、乌兰察布市等地区。
兖州(今河南省的东部、山东省的西部及河北省的南部一带地方。)
青州,”海岱惟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地为肥沃白壤。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自东晋始,历经隋、唐、宋、金、元、明等封建**,长达一千六百多年,虽建制仍频,然青州一直为州、府、郡、道、路的治所,是山东境内的**、经济、文化中心。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6]
徐州,范围大致在今淮海地区。《尚书·禹贡》记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尔雅·释地》:“济东曰徐州。“
徐州(今江苏省北部和山东省的东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广东、福建、海南、广西六省的土地)[7-9]
荆州,在荆山﹑衡山之间。《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荆州大体相当于今湖北一带,由荆山之下直到衡山(大别山)之南。荆州“厥上惟涂泥,厥田为下中,厥赋为上下”。这是指出荆州土壤大致类似扬州,惟土壤肥力为下中,比扬州高一级,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级,田赋属第三级。汉朝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范围扩大。辖境相当于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又逐渐减小。东晋定治江陵,为当时及南朝长江中游重镇。
荆州(现两湖,两广部分,湖南,贵州一带)
梁州,《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扬雄《蜀都赋》: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渟臯弥望,郁乎青葱,沃壄千里。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四川、云南一带。)
雍州,《尚书·禹贡》:“ 黑水西河惟雍州 。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内蒙的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
豫州,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纻, 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兖州,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 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 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 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 济、漯,达于河。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
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地一在天;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诗经》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韩翃《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岑参《送崔子还京》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白居易《闰九月九日独饮》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王维《偶然作六首》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过了重阳九月九,叶落归秋,残菊胡蝶强风流。——马致远《行香子》
九月重阳还又到。东篱菊放金钱小。——欧阳修《渔家傲·九月重阳还又到》
愁又愁,楼上楼,九月九。——张可久《南吕·四块玉·客中九日落》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经》
三冬有电连春雨,九月无霜尽火云。——元稹《酬乐天叹穷愁见寄》
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地。——白居易《大水》
定是登高九月头,有酒且相酬,莫管西风满鬓秋。——吴潜《南乡子·黄耳讯初收》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九月湖上别,北风秋雨寒。——常建《送陆擢》
章华宫中九月时,桂花半落红橘垂。——张籍《楚宫行》
九月又重阳,菊华依旧黄。——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九月又重阳》
九月降霜寒草衰,三秋落木塞鸿来。——朱朴《霜降日得西皋诗中有速诸公社饮意予亦以此订约》
中秋院落桂花黄,九月岩崖枫叶赤。——徐庸《吴淞秋*为沈汝祯题》
北方九月霜,宾盘无生菜。——黄公度《谢傅参议彦济惠笋用山谷韵》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张籍《征妇怨》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独不见》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李白《草书歌行》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白居易《长相思·别情》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白居易《杜陵叟》
江南九月后,无日非重阳。——方回《拟古五首·江南九月后》
九月狗,三窟深坑四荒走。——黄庭坚《长短星歌》
今八九月开,与菊同时。——方回《题沈伯隽所藏赵子昂墨兰》
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陈与义《初识茶花》
青裙玉面如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金庸《段正淳写与王夫人(段誉途中所补)》
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白居易《长相思》
九月十日见桃花前度刘郎老矣,去年崔护来迟。——张可久《沉醉东风·琼花蝶粉霜》
天兵九月渡遐水,马踏沙鸣惊雁起。——温庭筠《遐水谣》
急褫九月絺,径追八酒仙。——杨万里《谢苏州史君张子仪尚书赠衣服送酒钱》
九月桑叶尽,寒风鸣树枝。——高适《宋中十首》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
严霜九月半,危蒂几时客。——元稹《遣兴十首》
凉天九月已飞雪,晴日西山犹带云。——戴表元《仗锡寺》
五月葛亮渡泸溪,九月荆轲过易水。——白玉蟾《赠陈高士琴歌》
甲戌九月秋,朔旦风灾眚。——五迈《甲戌九月日有食之纪异三十韵》
沙尘吹衣日色薄,仙郎九月辞长安。——文征明《盛斯显南京司封》
太岁在辛卯,九月万木落。——王禹偁《酬种放徵君一百韵》
江南九月未摇落,柳青蒲绿稻穗香。——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眇眇云间扇,荫此九月暑。——苏轼《食槟榔》
戊午九月十,汹汹群寇生。——刘黻《避寇》
五月重午离西湖,九月重九趋成都。——方回《送程桂轩子方还罗治先墓》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白居易《送客归京》
九衢秋雨掩闲扉,不似干名似息机。——张蠙《长安寓怀》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倦游京洛风尘》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九衢林马挝,千门织车辙。——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
即日辞双阙,明朝别九衢。——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
九衢寒雾敛,双阙曙光分。——姚合《春日早朝寄刘起居》
坐看九衢车马,鞭策长安日月,檐阁太玄经。——魏了翁《水调歌头·昨梦鹤山去》
传言筑路拜新相,恐与九衢同一泥。——文同《沙堤行》
和诗将惠政,颂述九衢闻。——杨巨源《送杜郎中使君赴虔州》
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王维《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万井九衢皆仰望,彩云白鹤方徘徊。——韦应物《骊山行》
云水计程千里远,轩车送别九衢空。——姚合《送刘禹锡郎中赴苏州》
红尘满九衢,出入冠带袭。——司马光《和张促通学士苦暑思长安幕中望终南秋雪呈邻》
远目穷千里,归心寄九衢。——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
世事纷纷过眼新,九衢依旧涨红尘。——陆游《追感往事·世事纷纷过眼新》
相过问寒温,意气驰九衢。——黄庭坚《寄南阳谢外舅》
欲学渔翁钓艇新,濯缨犹惜九衢尘。——许浑《郊居春日有怀府中诸公并柬王兵曹》
驿骑来千里,天书下九衢。——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闻道九衢尘作雾,乌靴席帽如馈蒸。——黄庭坚《息暑岩》
一线阳光真白壁,九衢******付黄粱。——项安世《次韵乡人华秀才冬至日投赠二首》
长安满市花,匹马吟九衢。——周文璞《濑上怀古》
名传一纸榜,兴管九衢花。——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春当九衢好,天向万方明。——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春光一夜到皇都,细草茸葺茁九衢。——王留《长安秋草篇(小引)》
晏驾辞双阙,灵仪出九衢。——白居易《开成大行**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
业诗攻赋荐乡书,二纪如鸿历九衢。——黄滔《成名后呈同年》
红紫争春触处开,九衢终日犊车雷。——黄庭坚《寄杜家父二首·红紫争春触处开》
争似槐花九衢里,马蹄安稳慢垂鞭。——韩偓《江行》
御堤内园晓过急,九衢大宅家家入。——王建《春来曲》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王建《塞上梅》
往昔升*客大梁,新烟然烛九衢香。——张元干《次友人寒食书怀韵二首·往昔升*客大梁》
春天雪花大如手,九衢断绝愁四邻。——苏辙《寄范丈景仁》
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权德舆《七夕》
瑞雪惊千里,同云暗九霄。——李峤《雪》
猿鸣雪岫来三峡,鹤唳晴空闻九霄。——元稹《琵琶歌》
三月曲江春草绿,九霄天乐下云端。——李绅《悲善才》
雪浪远从三峡至,露华偏傍九霄多。——陈基《江月楼》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王守仁《登大伾山诗》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从容九霄上,谈笑授阴符。——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
米郎笔绝九霄上,子骏星移五管东。——刘克庄《挽赵漕克勤礼部二首·渠观英游转首空》
风鬃欲拂九霄雾,隅目似挂高秋蟾。——刘基《题钱舜举马图》
郎君一夔足,再看九霄鹏。——杨万里《近故魏国夫人卢氏挽歌辞三首·素节勤仍俭》
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李绅《过梅里七首家…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忆放鹤》
有鸟有鸟真白鹤,飞上九霄云漠漠。——元稹《有鸟二十章》
九霄回首睇江流,翼轸十万方儿啼。——项安世《上安抚高大卿五十韵》
精为九霄月,脉为百川水。——项安世《水图诗寿王丞相》
九霄排直上,万里整前期。——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九霄浑可可,万姓尚忡忡。——元稹《春六十韵》
侍女先来荐琼蕊,露浆新下九霄盘。——顾况《宫词五首》
禁树传声在九霄,内中残火独遥遥。——王涯《宫词三十首》
疑从九霄中,直下姿喷激。——刘宰《观瀑布图》
四海各横绝,九霄应易期。——独孤及《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適、贾至》
写我心兮登彼高,陟万仞兮扪九霄。——张耒《登高》
玉宝潜地底,九霄露光怪。——方回《稚虎》
清溪从此别渔樵,六翮仍看上九霄。——蓝仁《又次国学生朱士坚游武夷韵》
九霄降雨露,万国望时雍。——**玉《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韵》
骥摧千里蹄,鹏堕九霄翮。——王安石《送子思兄参惠州军》
馀智入九霄,守愚沦重泉。——吴筠《览古十四首》
整驾辞五岳,排烟凌九霄。——吴筠《游仙***首》
凫舄翩翻入汉京,彩毫辉映九霄明。——韩上桂《寿刘方瀛父母》
暂开千里足,终复九霄程。——曹伯启《送天锡省郎奉先柩归葬宛丘》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戴复古《除夜》
一人咒钵两龙出,九霄蚴蟉相腾翻。——毕沅《题马和之十八应真卷后》
灵文九霄秘,玄关一时启。——方回《晚登会真道堂望庐山大江作》
孰知九霄间,玄圃枕昆仑。——秦观《游仙二首·服形百神朝》
试问伏辕驹,何如九霄鹤。——释文珦《萧然》
菰米正残三日料,筠笼休碍九霄程。——皮日休《华亭鹤闻之旧矣及来吴中以钱半千得一只养之…请垂见和》
夜直分三署,晨趋共九霄。——权德舆《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因书所怀且叙所知》
巴江暮雨连三峡,剑壁危梁上九霄。——武元衡《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
早晚阴成比梧竹,九霄还放彩雏来。——刘禹锡《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
殷郎去冬入翰林,九霄官署转深沉。——徐铉《月真歌》
一默浩养百虫蛰,一语九霄轰霹雳。——方回《送岳德裕如大都》
西风鸾背彩旗摇,王母乘秋下九霄。——唐寅《王母赠寿图·西风鸾背彩旗摇》
深涧日飞亭午景,崇冈松动九霄涛。——张国维《独坐》
四海尽闻龟策妙,九霄堪叹鹤书迟。——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
光价九霄悬日月,爱思两郡甲江湖。——方回《寄董总管文卿精春秋连为太*姑苏二大郡》
三尺何时尸鼠辈,九霄一日失鵷行。——姜特立《韩子师朝路为小人无礼去国再来婺女·推敲乍可恕诗客》
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王维《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悠悠九霄上,应坐玉京宾。——李绅《山出云》
五色鹤绫花上敕,九霄龙尾道边臣。——徐夤《贺清源太保王延彬》
前头更有文状元,努力风鹏九霄翮。——方岳《题义约》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蕞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九州是哪个朝代分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州”蕞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的代名词。(又有 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其中冀州的范围极大,按马融曰:“禹*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也。”即并州、幽州、营州是由冀州所分出来的`,加上原来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时又被称为十二州。
《尔雅·释地》中的记载,没有青、梁,而有幽、营。
《周礼·变官·职方氏》中的记载,没有梁、徐,而有幽、并。
武王灭殷商,将徐州合并入青州,将梁州合并入雍州,以冀州之地分出并州和幽州。
九州之称,由来已久。蕞初“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从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写作“A”,正像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之形,《说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当与《诗经·王风·关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与行政区划无关。古时降水丰沛,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遂有“夏州”、“戎州”、“*州”、“阳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说,犹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类。“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确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之“九”;一是虚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泽”、“九薮”、“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确指,而应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决非指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而当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由人之故,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犹“天下”、“四海”之谓。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因在现有可靠资料中,具体的“九州”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所以其时间可能在战国初期。
“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逸周书·职方解》与《周礼》全同,考虑到《周礼》较有系统,很可能是《逸周书》抄袭的《周礼》。)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尚书·禹贡》:“冀州”,“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为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尔雅·释地》曰:“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九州。”
而关于汉唐之前的九州各州范围的划分也众说纷纭,大致有三种划分方法。
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为肥沃而硬的土。
徐州(又名正东青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青州(又名东北幽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泥土。
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土。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地为黄壤。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以及东北南部的辽东)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荆州(今两湖,两广,河南,贵州一带)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豫州,字音同禹,地处中原,为河南的简称。华夏文明起源于河南,大禹依靠洛阳洛水中,神龟背驮的洛书才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所以豫州排在首位,当之无愧。
青州,青为东方的代称,青州居东方。东岳泰山居于五岳之首,所以把九州比作“九宫格”,豫州居中,其他八州便如同八卦**八个方位,而青州居东,便是除豫州外的首位,根据九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顺时针方向从豫州至青州开始,依次为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青州,山东半岛。黄河以南,泰山及其向东。
徐州,河淮*原。泰山以南,淮河以北。
扬州,淮河以南,长江下游及岭南地区。
雍州,关中与陇西。甘肃和陕西一带。
——李商隐 马嵬·**徒闻更九州_真州绝句全部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李商隐 马嵬·**徒闻更九州》,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1、马嵬:原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空荡荡的马嵬坡下,独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深情,已然成空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当年导师寻访杨妃踪迹,想必去过此处。当年唐明皇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两人发誓,在天愿作比翼,在地愿为连理。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这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要是这么大的*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
这是一首出色的**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头部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才***。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这是一首咏史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乱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及,玄宗仓皇逃蜀,道经马嵬坡,六军驻马哗变。杀**杨国忠,逼玄宗赐死贵妃。即为马嵬事变。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白居易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时元九鳏居。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1、北湖:南京玄武湖。《金陵志》:南埭,水上闸也。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是南朝操练水军的场所,也是帝王游宴之处。此言水漫漫,意谓昔日之水军、帝王皆不复存在,唯湖水漫漫矣。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